在增城市增江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活跃于增城市各大社区举办的文艺晚会,受邀参加多个地区的校友联谊,且经常送戏到乡镇企业,为丰富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的文化生活默默付出。他们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但个个精神抖擞、身体硬朗。他们就是增江街东风文艺歌剧团。2013年10月上旬,记者走近该剧团团长,了解该剧团的发展历程。 为剧团,成员倾囊相助 来到增江街东风文艺歌剧团,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大厅,角落里整齐地摆放着音响、幕布等表演道具。“这是我们剧团办公排练的地方,虽然很多基本的排练设施都没有,但跟以前比起来,我们已经很满足了。”该剧团团长叶秀容告诉记者,增江街东风文艺歌剧团已有10多年历史,一直广受居民欢迎。 但随着剧团团员年龄的增长,加上身体原因,剧团的演出渐渐少了,有时因凑不齐人排练,只好放弃参演。“面临解散,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挽救这一局面,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叶秀容告诉记者,通过与家人商量,她决定号召身边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一起重塑剧团的昔日风采。 2011年,叶秀容接手增江街东风文艺歌剧团,并出任团长一职。为了剧团的发展,叶秀容通过朋友介绍、自己走访等方式,招来了20多名成员。“大家在没有任何经济报酬的情况下,因对文艺有着共同爱好而走到了一起。他们中有一些是退休职工,有一些是在职工作者,为了不耽误大家工作,我们商议决定,每周一、三、五晚上排练。”叶秀容介绍说。 剧团有新鲜“血液”注入,但排练的还是以前的舞蹈,非常单一,因此演出机会甚少。思前想后,叶秀容决定,对剧团进行重新改革。“我们从单一的舞蹈节目,发展到现在的舞狮、小品、山歌等多元化节目。”叶秀容向记者介绍,目前该剧团已有自己的策划团队,所有参演节目均为剧团自编自导自演。为了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享受,剧团团员经常你1000、他800地凑钱买服装、做道具。“为了剧团,我们可以掏尽自己的腰包。”团员潘红苏说。 没场地,社区鼎力支持 “排练场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小品、歌剧可以在家里练,但舞蹈、山歌、舞狮等节目,则必须有较大的场地。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时,我们就只能在住宅区内较大的空地上排练,但效果不太好,被人骂、被人赶也是常有的事。”叶秀容告诉记者,增江街桥东社区负责人听闻此事后,决定把居委会的一楼腾出来,供他们排练。 “现在排练的地方大、环境好,而且还水电全免,剧团的部分开销还得到社区的资助。”“该剧团充满了正能量,带动了社区的文化氛围,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为和谐幸福社区建设作出了努力,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给剧团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增江街桥东社区党委书记刘伟军说, 促发展,剧团招贤纳士 翻阅昔日演出的照片,叶秀容感慨万千。“在团里,大家相互鼓励,生活过得很充实、很快乐。社区的支持、群众的掌声,都是对我们的一种鼓励,我们都希望剧团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叶秀容告诉记者,她喜欢小品,经常自编自导自演,比如《萝卜头抢鸡》、《傻子娶老婆》、《喜事好运滚滚来》等都是自己的得意之作。 “有时候突发灵感,与搭档磨合一个晚上就能搞定,有时则是在台上彼此配合即兴表演。现在剧团团员已从原来的不认识发展到如今的亲如一家人。”团员黄绮梅说,“在剧团里,大家确实感受到了何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们因共同的爱好而相聚一起;下乡演出,我们不计较报酬,只想把欢乐带到每一个地方,对社会多做一点贡献。” 在社区的支持和团员们的努力下,叶秀容已带领增江街东风文艺歌剧团走过两个年头。“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带好这个团队,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好的作品。我们要改变观念,不要觉得舞台是年轻人的,老年人一样可以活得很精彩。我们约定70岁依然要活跃在舞台上。”叶秀容说,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退休人员、在职工作者参与进来,带动剧团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