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广州增城市民王海涛一直在关注一条新闻,这条新闻中所报道内容如果得以落实,左腿因工伤致残的他将能够享受到平价诊疗。王海涛所关注的这条新闻是最近广州市医疗改革办公室公布的一条医改方案。2013年9月30日,广州市医改办向社会公布《广州市开展平价医疗工作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 该方案提出,将在广州市下属的2个县级市增城市和从化市开展平价医疗服务试点工作。“政策要真能落实,2013年底我这老毛病将能长期看诊了,以前要照个CT都有些舍不得。”王海涛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表示。医疗政策关乎着每一个人的健康,这次的广州医改推广“平价医疗”的做法将会在多大层面惠及公众,政策又该如何执行呢? 推行医院、门诊、药包平价“三平”政策 《方案》确定,到2013年底,广州将从下辖的增城和从化两市至少选取1家县级医院开展平价医院试点;两市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平价诊室;平价诊室单病种医疗费用较普通门诊将降低15%以上。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等“六种困难帮扶群体”在平价病房就诊医保报销后的自付部分费用最高可再减免50%。 广州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包括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村卫生站)推广使用平价药包。《方案》同时还确定了远景目标:到2015年,该市所有区(县级市)辖区范围内至少有1家平价医院;广州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平价诊室占到医院门诊资源的1/10。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开展“三平”(医院、门诊、药包平价)医疗服务。 根据《方案》规定,除了在广州市增城和从化2个试点县级市之外,广州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包括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村卫生站)在2013年年底之前确定本单位推广的“平价药包”,并且鼓励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增配有效、价廉的其他药包。在广州打工者中与王海涛一样企盼这条新闻落实的人不在少数。过去,因为价格问题,他们常常是有病也不能及时去就医。 “平价医疗”价平质不平 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吸引着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前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广州作为打工首站,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多,医疗条件的有限,使得医疗矛盾显现。赵彦平是广州市发展改革委人口处处长兼广州市医疗改革办公室成员,广州医改《方案》出台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当时初衷就是想进一步解决群众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在广州市各个区、县设立起平价医院,二级公立医院都设立平价诊室,这样一来不管就诊的患者是在广州哪个区、县均可以就近到当地的平价医院或是平价门诊就诊,这使得想去平价医院或平价门诊的患者不至于要跑到另一个区、县折腾,从实际上来看是提高的就诊效率,也让平价能够实实在在地惠及老百姓。”赵彦平对记者表示。 在赵彦平看来,“让老百姓瞧得起病应该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做”。政策推进王海涛也觉这是利好,但同时王海涛也有着顾虑。近几年,各地都对看病难、看病贵出台了应对政策,但实际效果并不如想象的好。价格平了,但诊疗效果会不会很也“平价”了呢?“咱们现在没去过,不好说,平价医院、平价门诊就医费用降低了,那这个给咱瞧病的医生会不会技术也一般,开药也一般,那咱的病诊治得是不是也一般了?”王海涛有些担心。 王海涛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早在2006年广州市就曾出现过平价医院——广州华侨医院分院济慈康复医院,当时这家医院是利用广州华侨医院(三甲)资质,由民间资本出资建立运营的。据当时媒体报道,这种做法开始是收到了一定成效的,但时间一长,前来就医的患者就越来越少了,主要原因就是患者们对平价医院的医疗质量产生怀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