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4周年,本期介绍了增城市8名优秀妇女的典型事迹,她们或敬业爱岗、或自立自强、或乐于奉献,愿广大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彩人生! ●黄青云:人生如煅百炼成钢 自中山大学会计专业研究生毕业,黄青云到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工作,先后从事审计、文秘、会计主管工作,期间取得注册会计师、中级审计师资格,通过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考试。2013年7月,黄青云通过公开选拔进入增城市发展改革和物价局担任总经济师。面对每一次磨砺和挑战,黄青云都将其视作一次机遇和修炼,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自身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 黄青云于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审计署特派员办事处担任文秘期间,充分发挥领导的“谋士”作用,坚持每天阅读《中国财经报》、《中国证券报》等相关报刊及经济类书籍,积极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努力把好审计信息审核关,仅2010年一年即完成300多份正式文件的审核编发工作。此外,她先后起草的10余篇重要文稿及汇报材料,较好地为广州办各项工作发挥了宣传助推器作用,部分还得到了部级以上领导的亲笔批示。 2013年7月,黄青云通过公选进入增城市发展改革和物价局,担任总经济师一职,主要负责金融和上市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工作任务和性质面临着较大的改变。面对着更大的舞台,面对着丰富多彩的基层生活实践,黄青云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充分“挖掘”自己为新的岗位所带来的附加值。 她积极发挥自己的经历优势,构筑上级和下级信息交换的通道,为增城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保障。同时充分构筑“外脑”和“本土”交流的桥梁,加强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基层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力争为金融上市工作引入智力支持和保障。未来,黄青云将继续挖掘自身优势、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作出积极贡献。 ●张轶:孤残儿童的好妈妈 2005年,张轶调入增城市社会福利院,成为了院长。自此,她凭着一片爱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着,把满腔热血的工作热情落实在儿童福利事业上。她时刻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为院里各项工作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做出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她当选为增城市党代会党代表,先后荣获《广州市文明家庭》、《增城市争先创优先进个人》等称号。 她常告诫员工要牢记“爱心、细心、耐心”,并且身体力行。她与孩子们一齐度过节假日,她能清楚地记得每个孤儿患什么病,需要如何治疗和进行康复训练。为了给患病孩子治病,四处联系医院治疗。为了改善院内十多名脑瘫儿的病情,她选派工作人员学习脑瘫康复技能,建立了康复活动室,为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 新建院投入使用初期,为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业务水平,她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的养、治、教、康复等工作经验,在不断改善儿童生活学习环境的同时,提高养育水平和特殊护理水平。她带领职工们去广州等地进行业务培训。有些新员工在福利院看到那些各种各样残疾的孩子后打起退堂鼓,她就及时找职工做思想工作并通过多种方式,转变大家的观念,调动了她们的积极性。 为了保障福利院的孤残儿童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她根据儿童的病症、年龄、智商等情况,建立了幼儿教育、启蒙教育、弱智儿教育、学前教育等多种教育模式。为了孤残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她借鉴其他福利院的发展经验,积极开展涉外送养新业务。几年来,已有多名残疾孤儿被大洋彼岸的美国、荷兰家庭所领养。 ●罗秀文:默默奉献的新时期妇女技术骨干 1995年,罗秀文调到增城市交通局时,是当时交通局唯一的女工程师。她的性格沉稳,平时话不多,为人十分低调,工作却精益求精,是当时的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为了进行勘察设计工作,每一项工程,从实地考察、测量、工程设计到工程施工,她都一一过问,经常不分昼夜窝在工地现场研究解决问题。 施工经常要受天气影响,为了赶时间,抢进度,她几乎没有休息日的概念。为了做好公路设计工作,她一双脚踏遍了增城各乡、镇、村的山山水水,爬过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山峰,增城市近1000多公里的地养公路,都洒下过她晶莹的汗水,留下了她的足迹,倾注着她的心血。 工作之余,罗秀文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探索创新,学以致用。自来增城,她共设计了县道公路50多公里,行政村道300多公里,自然村道100多公里。她还设计了神岗桥、九楼桥、石岭桥、黄洞桥等中小桥梁20多座。经她设计的桥梁、道路工程从没有出现过质量事故。2006年罗秀文被评为增城市及广州市劳动模范。 生活中的罗秀文为人坦诚,乐于助人。当年增城的公路技术力量非常薄弱。为此,她言传身教,常常把工地、办公室当成课堂,实地实例、地进行分析、讲解和示范。对于那些技术较新、资料较少的工程,她通过各种方法搜集第一手资料,并且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罗秀文是平凡的,同时也是不平凡的,正是这种平凡的工作,使她那不平凡的生命作为音符融入了公路建设和谐优美的新乐章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