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吃喝玩乐 查看内容

增城绿道编织旅游产业链 经营管理实现市场化 助推新农村建设

14-4-13 11:0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407| 评论: 0|来自: 中国旅游报

摘要: 全国最早开展绿道建设的广东省增城市,目前已建成绿道300多公里,包括自驾车绿道、自行车绿道、水上绿道三种类型。即便绿道已初具规模且绿道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增城建设绿道的脚步仍未停止。近日,增城市文体旅 ...


在绿道旅游的带动下,增城的游客出现了爆炸式增长。2007年增城市接待游客仅为270万人次,2011年增城市接待游客人数达1690万人次,翻了好几番。到目前为止,增城已建成三种类型的绿道,分别是自驾车绿道、自行车绿道、水上绿道,总长约300公里。

其中,以广汕、荔新、荔白、增正等旅游大道为主线,建设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景观林和景观带,形成一条自驾车游绿道;从增城市区到白水寨,从鹤之洲到湖心岛,打造具有田园风光的200公里自行车休闲绿道;从初溪水利枢纽工程到湖心岛,沿着增江营造一条50公里的增江画廊水上绿道。

绿道助推新农村建设

走近增城,长达100多公里的增江休闲绿道将增江河岸山水、田园风光、竹林幽径、农家风情融为一体。其中,起于增城市区、途经小楼人家景区、止于北部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的绿道长达60多公里,被称为广州最长的休闲单车道。据安达国际旅行社有关负责人透露,这条绿道2012年上半年接待游客已达到7.2万人次。

增城市文体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增城绿道路线的设计合理,将白水寨、小楼人家、莲塘春色、增江画廊等核心景区以及增江河沿岸风光、田园风光、山林风光和农家风光融入其中,使自行车道宛如飘落在翡翠绿洲中的彩缎。作为绿道建设的探路者和实践者,增城已总结出了一条以“以藤结瓜”的经验模式:

以绿道为藤,以沿线村庄为瓜,串联城乡和风格迥异的旅游休闲驿站和农家乐,编织一条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链,铺就农民致富路,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城也因此改变了依靠景区的传统旅游模式,向城市“大旅游”转变。

有关负责人表示,增城有三条有形的绿道,也有三条无形的绿道,绿道正成为市民健身之道、游客快乐之道、农民增收之道,真正推动着增城绿色崛起。据悉,目前增城市政府已出台了《增城市绿道管理办法》,绿道的建设、维护、运营、开发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如今,注重生态、贴近群众、服务民生、促进发展的绿道,已成为增城一道亮丽风景线。

沿着绿道,农家乐星罗棋布,带动了当地绿菜、红薯、鸡蛋等农产品销售。增城小楼镇西境村村民对绿道带来的实惠感受颇深。村民周先生说:“绿道不仅打响了我们村‘迟菜心’品牌,还造就了有名的冬瓜村,以前村民7000多元的人均收入,现在已经提高到8000多元了,村子的文化文明程度也大大提高。”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增城区|荔城街|增江街|朱村街|永宁街|荔湖街|宁西街|新塘镇|石滩镇|中新镇|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仙村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