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透过古诗词来追溯增城的荔枝历史

10-11-2 03:4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365| 评论: 0

摘要: “荔枝增城好,香甜糯米糍。何须三百啖,一颗便成诗。”这是著名诗人韦丘在增城品荔后寄情的佳作。好一句“一颗便成诗”!诗人告诉我们,源远流长的增城荔枝,召唤着一代又一代诗人,孕育出一首又一首精彩的荔枝诗篇 ...
         “荔枝增城好,香甜糯米糍。何须三百啖,一颗便成诗。”这是著名诗人韦丘在增城品荔后寄情的佳作。好一句“一颗便成诗”!诗人告诉我们,源远流长的增城荔枝,召唤着一代又一代诗人,孕育出一首又一首精彩的荔枝诗篇.这些诗歌不但赞美增城的荔枝,传递增城的情谊,而且记录增城荔枝发展的历史。增城,是荔枝之乡;增城,也是诗歌之乡。 我无法上溯我国荔枝的源头,但纵观历代的荔枝诗,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可算是家喻户晓的荔枝名句了。我不知道唐代增城荔枝的状况,也不知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给杨贵妃运送的荔枝是否出自我的故乡;但宋代文豪苏东坡的七绝《食荔枝》,可能就是增城荔枝诗的源头。
 

(这些诗歌不但赞美增城的荔枝,传递增城的情谊,而且记录增城荔枝发展的历史)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罗浮山位于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九百多年前苏东坡很可能是在增城品荔后咏出这千古绝唱。苏东坡被贬惠州时,几度到罗浮山西麓的增城考察民风,游览当时增城著名的胜迹“白水丹邱”; 而“白水丹邱”所处的朱村,正是荔枝漫山遍野的地方。增城的荔枝,增城人淳朴善良、热情宽容的民风,使被贬“南蛮”的苏子也发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咏叹!

         增城荔枝自北宋开始繁盛。增城的荔枝文化也从北宋开始萌芽。北宋进士张宗闵在增城任知县期间,写下记录增城100多种荔枝的《增城荔枝谱》。宋末元初,不就广东儒学提举的陈大震更把增城荔枝详尽而形象地记入广州首部志书《南海志》中。苏东坡则可以说是第一个把增城荔枝带入诗中。

         “不须夸署尚书衔,怀核归来味共参。此是白沙真种子,甘泉浸得水枝甘。”清初两广总督阮元的诗不但道出明代中叶三部尚书湛甘泉从福建枫亭怀核以归,让乡人于沙贝(新塘)四望岗培育出“尚书怀”荔枝的故事;而且揭示了后人把“尚书怀”叫作怀枝的缘由。“尚书怀”培育成功并大量推广以后,增城荔枝得到迅速发展。“荔枝枝枝枝映水、菱角角角角朝天”。民间传说湛甘泉与胡庭兰共同创作的名联佳句,就是在增城荔枝迅速发展的环境中出现的。这个传说不但引起文人写增城荔枝诗的兴趣,而且开创了名人墨客于荔熟时雅集增城啖荔吟诗的先河。

          “年年相约荔枝红,挥扇高谈几老翁。挂绿凝冰知在念,未堪邮寄海船风。”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陈恭尹《寄何孟门,时客琼南二载》就可见一斑。 同样是“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长期往来新塘,对荔枝更有研究,写下许多关于增城的荔枝诗。这些诗有的反映增城荔枝丰产,有的描写各种荔枝特征,有的抒发以荔会友情谊,而传诵最广的应是下面两首赞叹挂绿的诗了:

    “端阳是处子离离,火齐如山入市时;一树增城名挂绿,冰融雪沃少人知。(《广州荔枝词》)”
    “林中丹荔尽,尚有火山枝,欲向新塘去,频乘挂绿时。(《食荔罢柬族叔友》)”

           明末清初“岭南荔枝以增城沙贝所产为最”(《广东新语》)已家喻户晓,但刚育成优质品种“挂绿”却鲜为人知;而屈大均的挂绿诗一出,加上大学者朱彝尊评荔之作《暴书亭集》肯定“粤中所产挂绿,斯其最矣。”增城挂绿便名传天下;增城荔枝也登上荔枝王国的顶峰。于是,形形式式的荔枝诗铺天盖地,增城诗坛出现了“荔熟丹红遍地诗”的繁荣景象。

    “广州东去是增城,土润沙高潮亦平。家种荔枝三百树,年年果熟问收成。(谭莹《岭南荔枝词》)”
    “东洲烟水接西洲,载出离支万斛舟,自夏徂秋皆辟谷,不知人世有通候。(屈大均《广州荔枝词》)”
    “家家种树当耕田,牛首山头鹿步前。更有连林三十里,白沙冈接钓台边。(梁梅《荔枝诗》)”
    “白雨疏疏林外过,红云簇簇岭头垂。正当结社兰开候,又是论园荔熟时。鹤顶堆盘醒醉眼,琼浆溅齿沁诗脾。同谁仿就君谟谱,品出南中第一枝。(湛祖贵《倚岩寺啖荔》)”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