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八大历史名人:仙佛术巫将相麟凤

10-11-3 18:4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047| 评论: 0

摘要: 增城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一仙一龙,一佛一凤,一将一相,一巫一术,仙即何仙姑,龙即宋代进士李肖龙,佛即正果牛仔宾公佛,凤即宋代进士廖金凤,将即南宋振国大将军石文光,相即南 ...
       增城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一仙一龙,一佛一凤,一将一相,一巫一术,仙即何仙姑,龙即宋代进士李肖龙,佛即正果牛仔宾公佛,凤即宋代进士廖金凤,将即南宋振国大将军石文光,相即南宋右丞相崔与之,巫即南宋道士杨柳清,术即南宋术士钟法进。在八大名人当中,何仙姑首推名人之首。八仙故事源远流长,深受民间喜传乐颂。何仙姑,增城小楼镇仙桂村人。现何仙姑家庙、亚洲古藤之最盘龙古藤、西园挂绿、荔枝生态主题公园盈园等景点,都留有何仙姑的仙迹。牛仔宾公佛,增城正果番丰人。宋皇正果寺年间在正果瑞山成佛岩得道成佛,后人移其肉身塑制佛像,并修建正果寺以纪念,驰名遐迩。增城是荔枝之乡,因有一仙一佛,故把增城旅游形象定位为“荔枝仙境”。
 
 
1.何仙姑           (略,参考本站其他资料)
2.牛仔宾公佛       (略,参考本站其他资料)
3.崔与之          (略,参考本站其他资料)

 

(增城市正果镇浪拨村钟法进师爷庙)

 
4.钟法进师
 
     钟法进师爷为宋末元初人,祖籍广东五华,因反抗外族入侵而亲自组织义军奋勇抗战,因粮草短缺而战败,而战走陕西终南山继续抗战,在终南山会仙洞缘遇太上道祖传救世心诀,顿觉人生如浮云,虚假莫辨,遂隐居会仙洞十二年,潜心钻研道学,继后又到江苏句容山(茅山)继续修炼,得三茅真君传授济世法术,钟法进师爷尽得其精粹,道成出山后来到广东增城正果镇(金牛都)浪拔利用仙术济世救人,扶危助贫,施医赠药,大开方便之门;在龙归山麓(即现师爷山增江河畔)设立道场讲经研习把道之精要清静无为,抱朴守一,炼精化炁,炼炁还神,炼神入虚,传化于世人。广州、东莞、南海、番禺、花都、从化、博罗、龙门等群众为其仙术所感应,将其英勇抗战及济世救人事迹树立宗祠纪念。
 
5.李肖龙
 
     字叔膺,增城龟峰铺(今增城荔城街龟峰里李屋)人。其父李光发为南宋的通直郎。李肖龙在咸淳七年(1271)中进士,官历赣州司户,代理长乐(今五华)县事,太令,朝议大夫。李肖龙为官清正严明,在他出任代理长乐县事期间,因知县腐败,常有大姓人家欺小姓人家,小民受苦,治安混乱等现象。李肖龙上任后,先惩治大姓人家又立纪法,组织乡兵,并禁止男女为巫,规理婚姻,兴办学堂,使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百姓安居。    李肖龙精于六经、九流、杂技、尤喜谈兵,文章根基深厚。著有《易传》、《崔清献言行录》、《见闻录》、《五教编》等。今在荔城街百花林留有李肖龙的摩崖时刻。
 
6.廖金凤
 
      字叔祥,增城长沙(今广东龙门县)人。因其母何氏梦见凤凰入舍故取名金凤。南宋开庆元年(1259)进士。官任增城尹,长沙守,太尉,银青光禄大夫。廖金凤生平敦尚俭朴孝友,轻财好施,总理军旅时,号令严明又能爱护将卒,故战绩显著,屡立战功,声望很高。后元兵迫境,宰相张世杰保幼主宋帝 驻崖山时,廖金凤驻守梅关,支援崖山,百姓得以安宁。宋亡后,廖金凤隐居增城乡下,怡情山水,不愿为官,元朝几次派使者来聘他参与朝政,廖金凤心如铁石,故以诗辞谢。诗曰:“忠君报国男儿志,谁肯为臣事两朝?天命已归覆舟日,臣求尺土卧西林”等句。死后,祀于增城龙门乡贤祠。
 
7.石文光
 
      增城南庆隆埔(今增城市荔城夏街)人,是南宋振国大将军。石文光少有勇略,武艺超群,时元兵入侵中原,攻城略地,锐不可挡。德祐二年元军攻陷临安,俘宋恭帝及两太后等北去。陆秀夫与张世杰退往福州,立恭帝幼弟为帝,改年号为景炎,因元军进逼穷追,幼帝于是退至广东海上。左丞相陈宜中打算带幼帝逃往占城(今越南),先往联系,文光从行。抵占城后,陈宜中无意回国,石文光聚结部属及占城人驾船数十艘,日夜兼程,赶回护驾。岂料抵达广州时,丞相陆秀夫背负幼主在崖门投海殉国。宋室既亡,石文光不甘投敌,率部属及占城兵在增城结寨,保卫乡里,境内得以安宁。后人为缅怀石将军功德勋业,在荔城夏街村尾城南社学旧址,改建为“石王公庙”专祀石将军。

8.杨柳青
 
     增城太和岭吓人。南宋末年为南樵山(南香山)道士,擅长木刻版画。传说杨柳青道行精深,有降魔的绝招。杨柳青的丹室原址在南樵山北麓接近冯村的白面石附近,此地山林茂密,不仅是隐居的好处所,也是屯兵的好地方。时下元兵入侵,杨柳青便在此啸众抗元,以道制敌。元军屡攻不下,最后用大炮轰击,纵火焚山。杨柳青无处安身,率众败退与陆秀夫会合,直往崖门。杨柳青退出南樵山,丹室付之一炬。当年杨柳青在此练丹时,云雾缭绕,南樵八景中,便有"丹室晚霞"一景。杨柳青擅长版画,他的艺术作品传至佛山,成为今日佛山的传统工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