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增城概述 查看内容
新闻热点 增城概述 政务文宣 人物事迹 文学作品 吃喝玩乐 风土人情 千奇百怪 历史文化 观点社论 便民服务 商务情报

三峡移民增城市十年历程:日耕岭南 夜思巴蜀 旧园几度梦回 他乡恍成故乡(5)

14-8-26 01:2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352| 评论: 0|来自: 南方都市报

摘要: 2004年8月24日,13岁的重庆市万州区新田镇五溪村少年向为安,和父母坐上开往广州的火车。他们的目的地,是广州市增城仙村:一个他们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那里将是他们的新家。与13岁的向为安一道来到仙村的,还有14 ...
2004年8月24日,13岁的重庆市万州区新田镇五溪村少年向为安,和父母坐上开往广州的火车。他们的目的地,是广州市增城仙村:一个他们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那里将是他们的新家。与13岁的向为安一道来到仙村的,还有14岁的何军,14岁的罗海和17岁的向毅,他们都是老家大桥小学出来的孩子。

10年过去了,如今他们虽然乡音不改,但已经是地道的本地村民;他们虽然还爱吃辣椒,但也学会了喝凉茶下火;23岁的向为安已经成家,媳妇是土生土长的广东妹子。与向为安一起出来的几个小伙伴,也都在广州仙村落地生根,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唯一不变的,他们还会聚在一起,偶尔想起老家,想起在长江边玩耍的年少时光。

(在增城仙村镇新湖村的家中,向为安已经娶妻生子)


读书:粤语世界里的“外来客”

年轻人语言学得快,老一辈的移民,语言始终没能改过来。向为安的父母至今都还不会说粤语,最多只能听懂一点。不过就算是年轻人,一帮老乡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家说得最多的还是家乡话。2004年8月26日,向为安一家三口与其他30多户来自重庆万州的移民人家,来到广州仙村。他们被分为两个移民村,就是如今的新湖村和新岗村,位于仙村主干道朱仙路两旁,两村相隔不过几公里路。

2004年9月开学,向为安等4人被分到仙村中学就读。其中向为安、何军、罗海同在初一七班,班上只有他们3个孩子是来自三峡的移民,而年龄稍大的向毅就读高一,班上只有他一人来自三峡。开学第一天,完全陌生的环境,听不懂的语言,一下子就让这几个小伙伴感到了压力。

向为安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上物理课,一位本地的老师讲课说粤语,向为安听不懂,举手问老师能不能说普通话,老师答应了,但说了几句话后又变成了粤语。向为安说,一些本地的老师本身普通话也不太好,以前班上都是说粤语的学生,突然多了几个听不懂粤语的孩子,老师一下子也适应不来。

开学后的第二天,大家就没再见到向毅。“读了一天就走了,适应不了。”向毅回忆当时,语言障碍是最主要的问题。第一天放学回家,向毅就告诉父母自己读不下去了。父母没有办法,最后只能送向毅回万州,在老家读一所中专。

新的学校生活除了语言环境不同,学习内容也大不相同,尤其是英语课。罗海原本在老家成绩还不错,他擅长的是数学,在仙村中学上初二的时候,他还被老师选做物理科代表。不过,英语课让他很头疼。“在我们老家,初一才开始学英语,广州的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我们完全跟不上。”虽然学校也专门为三峡移民的孩子开英语补习班的小灶,但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对英语的接受程度还是极为有限。

语言不通除了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也让本地学生和新移民的孩子产生了隔阂。何军印象最深的是刚去学校的时候,“我们和本地孩子一起坐校车,本地孩子有位子坐,我们外地来的只能站着。”还有的时候大家在一起玩,小孩子之间争吵是难免的,“有时候就算被骂了,也听不懂是骂什么。”

初中三年,向为安说他没能交到本地的朋友,还是和一起移民来的小朋友玩。等步入了高中,向为安已经能听懂会说粤语,终于和本地的孩子交上朋友。“我和高中同学的感情还挺好的。”向为安说,高中的学生也都长大了,没初中生那么调皮。如今,向为安和何军不仅会说流利的粤语,而且还都娶了广东女孩当媳妇。

就业:帮老乡“发声”“搭坝子”的日子

不管酷暑下雨,这个有篷子、有小卖部的“坝子”,成了老乡们歇息聊天的好去处。如今,新湖村、新岗村,甚至增城其他的几个移民村,都知道何军父子搭篷的好手艺。而向毅父子2012年写了议案,帮助移民村的老乡发出了自己的声音。2007年,向为安、何军和罗海都从仙村中学毕业,进入增城市高级中学。
1234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