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探寻增城客家山歌的长寿秘方:劳动中来 即兴之作 一曲多调 形式多样

14-9-19 05:2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774| 评论: 0|来自: 增城社区报

摘要: 当唐诗、宋词、元曲成为过往某个朝代的文化表征,而今不再辉煌如旧;曾经人人口耳相传的经典都成了青灯古卷下谱写的过去,不再有人哼唱,客家山歌却似常青藤般历久弥新,散发勃勃生机。著名学者、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 ...
当唐诗、宋词、元曲成为过往某个朝代的文化表征,而今不再辉煌如旧;曾经人人口耳相传的经典都成了青灯古卷下谱写的过去,不再有人哼唱,客家山歌却似常青藤般历久弥新,散发勃勃生机。著名学者、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谭元亨对客家山歌做出这样的预言——客家山歌无疑仍在继续唱着,而且一代一代地唱过来,还将一代一代的唱下去。

如同当年的大迁徙,一千年走过来,一千年走下去。客家山歌所延续的是客家精神的历程,人文思想的历程,这样的历程是永远不会终止的,谁也不可能将其终止。客家山歌如何而来?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增城的客家山歌又有怎样的特色,何以千年传承?“走进增城”将带你走进增城客家山歌。



劳动中来,即兴之作,最具生命力的天籁之歌

凡是满足有客家血统、客家文化素质和客家认同意识三项要素中任何两项的人,即可称为客家人,这是个看似模棱两可的定义,却是对客家人最中肯的学术定义。在增城市客家文化艺术团,团长郭玉芳告诉记者,客家山歌其实才是客家人的“身份证”。《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客家山歌的产生与《诗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皆是源于生活。

客家人是一个迁徙的民系,和世界知名的犹太民族有着相似的命运。在长期的历史岁月里,客家人从中原辐射迁徙入驻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从最初弱小的个人发展到小集体,最后发展为仅次于当地原住民的一大民系,客家山歌犹如凝结来自五湖四海操着同一口方言的客家人的纽带,只要在山头唱起山歌,客家人之间立即从陌生路人变成熟悉的兄弟。客家祖先在数以千计的迁徙中,逐渐发现用即兴创作的歌曲不仅可以缓解旅途的疲劳,还能带动周边人的情绪。

最初的山歌是一种单调的欢呼或哀吟,为了表达唱歌者的个人情绪。随着客家人越来越多的扎根深山恶海,居住环境的恶劣给客家人严峻的生存考验。乐观的客家人为了更好的适应艰苦的生活,发明了配合砍柴、挖地、撑船等劳动而哼出的曲调,与之相类似的民间小调诸如蜀渝等地的川江号子。然而,客家山歌的生存之道在于它不仅仅进化为缓解客家人生活劳作之苦的清平小调,还更多融入客家人的生活之中,成为其求爱、成婚、交友、庆祝、祈福的必备节目。

郭玉芳说,“客家山歌没有固定的歌词,张口就来,想到什么就唱什么,主要以娱乐他人,娱乐自己为主,所以很容易被人接受。现在增城不少广府人每周特地去看艺术团表演的客家山歌,不少人家结婚、生子、乔迁、开张都要请客家文化艺术团表演山歌。人们爱听山歌,也愿意接受山歌,因为客家山歌就是普罗大众的歌。”

一曲多调,形式多样,最具喜感的民间小调

对于有着“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祖训的客家人来说,客家山歌是最具号召力和喜感的民间小调。年初,郭玉芳曾带领增城客家文化艺术团到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区梅州参加客家山歌打擂,类似著名音乐电影《刘三姐》中演绎的场景出现了。初到梅州的增城客家艺术团一站上擂台,就受到东家梅州女哥艺术团的挑战,对方在歌中表达增城客家不及梅州客家地道,来到梅州打擂是要“碰一身灰”的意思,郭玉芳以客家人特有的幽默方式巧妙回应。

对方唱到:“今日梅州答歌场,问你剑英大桥(梅州一桥名)有几长?剑英大桥有几大?请你详细讲分详”。郭玉芳唱答:“请你详细讲分详,你就问得太荒唐。今初来人生又唔熟,又未带有尺来量”。客家山歌的即兴性,考验着每一位山歌表演者的舞台控制力和头脑灵敏度。歌词看来与说话无异,但如何将想要表达内容在四句七言的歌词中和盘托出,却极需歌唱者极其高超的语言概括力和山歌的功底。

客家山歌一曲多调,用程乡客家话和长宁客家话唱出来是不一样的感受。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王李英教授长年从事客家话研究,她仔细向记者描述了程乡话和长宁话的不同。程乡是梅县的旧称,程乡话与梅县话接近,主要声调的调类、调值相同;声母、韵母稍有差异。长宁是新丰的旧称,长宁话与新丰话接近,也是调类、调值相同,声母、韵母有差别。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