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市赖际熙:杰出的客家文化社会活动家 创建并领导香港崇正总会

14-12-11 11:4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128| 评论: 0|原作者: 张卫东|来自: 深圳大学文学院

摘要: 增城有个赖际熙,香港有个崇正总会。二者皆赫赫有名,但一般人多不知他们的关系。赖际熙是增城的骄傲,客家人的光荣。香港崇正总会,1921年10月由旅港客家人士创建的第一个客家社会团体。经历80多年的风雨,而今已经 ...


3.4肯定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源流关系

“大抵中原民族之来,本挟中原文化以俱来。民族已逐渐而南,文化自亦逐渐而南,先后具有次序。江西之赣南、福建之上四府、广东之南、韶、连三府,为中原民族南来之先至地,即为中原文化南暨之先达地……盖岭东地域,在东晋、南宋二代,较近首善,田野已辟治,民物已殷繁,而文化输入有年,重以衣冠旧族优秀多才,自得风气之先而发达蓬勃,则族高望重,其语音因能保存其固有而不为南蛮鴂舌所混同。

于是岭东之墟,遂由正音而醖有今日吾人之客音也。至于来自南宋者,则其地客音已盛,再传即同化矣。试观今日赣、闽、粤三省毗连之地,言语皆同,可见是即最初一次之客而未经再次之客也。”肯定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源流关系,这是符合历史的,是实事求是的,因而是完全正确的。近年台湾省内有一股“去中国化”的逆流,在客家学领域则表现为“客家本土化”,即竭力否认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源流关系。这是值得警惕的。

3.5对客家迁徙动因之全面分析

“吾系移徙所至,氏族辄极蕃衍,如梅州大埔诸县,户口滋生,尤为炽盛。人众,则地力几不能给,因而移植于远国,海澨山陬,足迹殆遍。其于内地各省,则于官商二途,名利奔驰,近者复返江之东西、湖之南北,远者更入川陕滇黔,源流秩序,皆有可寻。夫昔已自北而南,今转自南而北,足见民族转徙无定,即为土为客,各随机遇,亦无常也。”

西晋末年、唐代末年和南宋末年的战乱,是客家民系形成前“客家先民”的“三次大迁徙”的主要动因。非战乱时期的迁徙,则多为人口繁衍而生存空间不足,而“官商二途”亦是客家人扩展生存空间常取之道。这样的分析,罗香林在《客家研究导论》中都采纳吸收了。

3.6为解决“客家”称谓

有关“客家”称谓的成因,学者已有所论及。正如深圳大学刘丽川教授所说:“最早谈及且作出全面、详尽分析者,莫过于清末翰林赖际熙。”由他撰写于民国九年的《赤溪县志》卷8《赤溪开县事纪》,二万四千余字,可以说是一篇论“咸同间土客械斗”的力著。其中论及“客家”称谓:

边界虽复,而各县被迁内徙之民能回乡居者已不得一二。沿海地多宽旷,粤吏遂奏请移民垦辟以实之。于是惠、潮、嘉及闽赣人民,挈家赴垦于广州府属之新宁,肇庆府属之鹤山、高明、开平、恩平、阳春、阳江等县,多与土著杂居,以其来自异乡,声音一致,俱与土音不同,故概以客民视之,遂谓为“客家”云。

另外,(道光)《佛岗厅志》:“国初自惠、韶、嘉及闽之上杭来占籍者为客家。”这里,再清楚不过地讲明了“客家”称谓的出现与“复界”诱发的“移民垦辟”直接相关;出现的原因就是众多的外来占籍者,在与土著杂居的地区,因语言不同,而被土著称为“客家”。

刘丽川教授作《“客家”称谓年**》(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论证“客家”称谓之产生,其时间是康熙二十三年“复界”之后,其地域为广东肇庆府的“复界区”,换言之,就是咸同年间发生的持续14年之久、死伤四十余万人的震惊中外的“广东西路土客大械斗”。这一论断,一棰定音,使争论多年的“客家”称谓问题得以解决,为学界广泛首肯,得力于赖际熙者多矣。

3.7利用谱牒整理客家史脉络

客家的历史,属于民间的历史,在传统正史中,少有记载。若欲重构客家民系形成、发展的轨迹,就必须充分调用姓氏谱牒这种中国特有的民间历史文献。赖际熙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从广泛收集、搜罗客系同人的族谱开始,纂成之后又径称《崇正同人系谱》。《系谱》第二卷《氏族》,收有丁氏等135姓的姓氏源流。除练、邝等极少数姓氏,可能源出岭南,绝大多数都是南下的中原人。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考定客家源流、客家史与五次大迁徙,用的是同样的方法与材料。

3.8重视客家语言的研究

语言是文化的标志。赖际熙和罗香林,都用了相当的篇幅讨论客家语言。这是研究客家文化的一条正途。赖际熙的做法属老派,致力于常言熟语的汇集训释,语源词源的追寻考证。如《崇正同人系谱》卷三?语言上“谓我曰厓”条,从“《说文》:‘我,施身自谓也’”和段注开始,引经据典,论证“我”与客语“厓”之间音变之路径,而后得出结论:“则知‘我’转为‘厓’,是由歌戈(韵)转入支佳(韵),段氏所谓十六部十七部合音最近者。此考古音者所当知也。”

以此种方式,论证今客语与中原古汉语之渊源关系。这种方法,有其价值,但科学性欠缺些。罗香林是新式教育培育的学者,他致力于将客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与汉语史诸阶段做历史比较,以找出客方言“真正的统系所在”。这是两代学者,各以其所在时代的所能达到的最高成果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研究客家文化,仍可从中获得启迪与裨益。

赖际熙和罗香林,一位筚路蓝缕于前,一位肯构肯堂于后,两位伟人,两代学者,开创了客家学的新天地。他们二位对客家学,各有建树;对崇正总会,各有贡献。要推进客家研究,振奋客家精神,发扬光大客家文化,我们还要继续不断地向这两位老师请教学习,学习他们如何作学问,学习他们如何办客家社团。而对于进一步开展增、莞、深、港(增城—东莞—深圳—香港)这一地带的客家研究,需要更系统、更深入地研习赖际熙先生留下的文献。

123456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