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增城市石滩镇碧江健娱村(麻风村)的护士罗洁云 不遗弃地用爱坚守14年

14-12-13 21:2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104| 评论: 0|来自: 南方日报

摘要: 位于增城市石滩镇南部碧江村的健娱村,这个处在增江大河及其支流半包围之中的美丽村庄,因居住着曾感染过麻风病的村民,被外界称为“麻风村”。健娱医院便是当地用来收治隔离麻风病人的医院,由于以前没有治疗麻风病 ...
位于增城市石滩镇南部碧江村的健娱村,这个处在增江大河及其支流半包围之中的美丽村庄,因居住着曾感染过麻风病的村民,被外界称为“麻风村”。健娱医院便是当地用来收治隔离麻风病人的医院,由于以前没有治疗麻风病人的特效药,麻风病传染性高,畸残严重,以致谈“麻”色变,麻风病人至今仍受到严重歧视。

女承父业,走进麻风村

在远离都市的村庄里,健娱医院护士罗洁云扎根麻风村14年,用爱守护着这里的病人们,完美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形象。增城健娱医院靠近增江河畔,孤立于江河与田野之中。1999年,罗洁云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增城卫校护理专业毕业,一脚踏进了健娱医院的大门,成为一名照顾麻风病人的护士。

这多多少少让人感到意外,这里远离城市的繁华,没有优厚的待遇,也没有大医院的优越感和成就感,有的只是坚守、奉献和关爱。一个女孩子怎么会选择来麻风村工作?几番交谈,健娱医院办公室主任赵志明道出了答案:“罗洁云的爸爸以前也是在这里为麻风病人看病的,她当时耳濡目染想着继承父亲的事业,继续为这里的村民服务。”

麻风病对于人的肢体留下了毁灭性的伤害,他们要么是肢体畸形,要么是肢体残缺,但凡常人看了都会感到恐怖和心酸。在罗洁云的记忆里,那时医院里的病人大都是解放初期收治于此的村民,文化水平不高,当时的物质条件也比较落后,每天要面对的几乎都是手脚糜烂残疾、眼歪嘴斜的麻风病人;

既要给他们消毒、打针、换药,有时还要给那些丧失了生活信心或因事而闹纠纷的病人做思想工作。老一代麻防医护人员精心为病人治疗的一幕幕,让罗洁云年轻的心经受着一次次洗礼。“当医生、护士,就是救死扶伤、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痛苦。”罗洁云开始渐渐走近这群特殊的病人。“人一辈子,得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罗洁云这样鼓励自己。

在罗洁云的工作准则里,做一名优秀白衣天使,仅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远远不够的,护理工作应该是爱心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她抓紧一切机会学习,通过参加自学考试来提高自己的素质。终于,罗洁云通过了中山大学护理专科所有课程,取得了大专文凭,把自己的护理工作水平提升了一个台阶。

用心做好“贴心人”


谈“麻”色变,麻风病人受到歧视的例子屡见不鲜,罗洁云和她的同事们经常要面对外界异样的眼光。有人大倒苦水:“很多人听说麻风村,就离你远点,甚至有人来健娱村,连鞋子都不要就走了。”罗洁云也曾遭受过亲朋的规劝,希望她放弃在健娱医院的工作。之前,她的一位很要好的同学听说她在健娱医院工作之后,就再也没有往来了。

刚开始,年轻气盛的罗洁云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委屈,多次想过离开“麻风村”,到镇级的医院去工作,甚至还出现过转行的念头。然而,委屈终归委屈,在什么地方工作也都是做护士,而且在这里的感情已经生根发芽。面对着这样一个个饱受麻风病折磨而终身残疾的老人,一张张历尽沧桑而又期待新生的面孔;

望着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罗洁云颇多感触:“这些病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来自社会的歧视。将心比心,如果是我,怎么办?他们的痛,就是我们的痛。”最终,她决定留下来。这一留,就是14个春秋。“自己怎样认为就怎样做,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14年间,罗洁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护士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成为了麻风村村民的“贴心棉袄”。

2009年初,在麻风村健娱医院做了10年临工护士的罗洁云,终于成为了石滩镇卫生系统的正式员工。这本来就是个变换工作地点的好机会,但是罗洁云还是留了下来。医院有关负责人透露:“当时招聘,她可以选择去镇级医院,她没去,还是留了下来。”14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罗洁云正是用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尽心尽力守护着曾被病魔戕害的特殊人群,为“护士”这个圣洁的职业做着精彩的注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