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市新塘镇会景和湛若水的传说

10-11-7 04:2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013| 评论: 0

摘要: 增城市新塘镇镇区及附近甘涌、群星、新何、东华四村,旧称“沙贝”。后来,家乡人在河滩上垒石筑堰,修了一个百多亩的新池塘,并逐渐在新池塘四周的堤壆上用杉皮木板搭建了很木屋。到了明代中期,沙贝人丁渐旺,新池 ...
         增城市新塘镇镇区及附近甘涌、群星、新何、东华四村,旧称“沙贝”。后来,家乡人在河滩上垒石筑堰,修了一个百多亩的新池塘,并逐渐在新池塘四周的堤壆上用杉皮木板搭建了很木屋。到了明代中期,沙贝人丁渐旺,新池塘的塘壆成了街道,搭建在塘壆边一间连一间的屋成了店铺,新池塘四周就成了圩场。于是,人们把新池塘称为“圩大塘”,把圩场称作“新塘圩”,原来的沙贝十三坊,也统称为“新塘”了。新塘开圩以来,一直有个摆大景的习俗。传说,这一习俗与明代中期三部尚书湛若水(湛甘泉)有关。
 

 
         那年夏天,正当父老乡亲要为日趋兴旺的新塘开圩时,忽闻湛若水要辞官归故里,就想请尚书择个吉日主持新塘开圩庆典。这时湛若水的辞呈已获准,正从南京取道江西返乡,顺路到龙虎山拜访张天师。听闻开圩的消息,湛若水就请张天师帮择个黄道吉日。恰好,座中有一红衣老者与张天师喝茶。老者红光满脸,须眉皆赤。他一见湛若水,便邀其入座。三人边闲聊边品茗,十分投契。片刻,红衣老者便告辞。湛若水连忙起身作揖话别,并说:“家乡新塘,择日开圩,长者若不嫌乡曲鄙陋,祈能莅临赐教。”红衣老者说:“既然尚书大人如此盛情,老者一定赴约。不过夏天雨水多,我行走不便。等到秋天天高气爽,我一定前去贵乡观光”。

        秋天,红衣老者果然到了新塘圩,但他一到,新塘圩就发生了一场连环大火。以后,只要人们见到红衣老者在新塘,新塘就出现火灾。湛若水生疑,就再去江西龙虎山请教张天师。张天师说:“红衣老者是你上次来请他去新塘的。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他是火神爷呀!幸好他没到你家,不然尚书府也会被烧毁呢!”湛若水一听,十分惊讶。俗语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如此下去,新塘的店铺就会被烧光,那还得了。 湛若水焦急之际,张天师想出个主意,对湛若水说:“火神所到之处,一定有祝融。那你们今后可以每五年摆一次大景,用竹扎纸糊一些店铺,建醮斋戒,陈列七日,然后将摆大景的店铺火化。这样,就可以代替火烧圩场的灾难。”
   
       从此,每隔五年,新塘就摆一次大景。人们用竹篾和色纸,扎贴成一间间不同行业的店铺,在水松壆街排成一座小圩场。一条长长的街市,街头街尾各有一座门楼。一边是五光十色的十八行店铺,一边是千奇百怪的九层地狱。摆景场里,各种铺店摊档,惟妙惟肖,各种人神鬼怪,栩栩如生。十八行店铺门口,还贴上代表着不同行业的对联。当会之日,新塘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七天之后,会期结束,主醮者一把火将摆景之物烧光。
    
       摆大景后,新塘是否真的可免火灾之患?不。新塘摆大景的习俗一直沿袭到解放前夕,但新塘圩的火灾依旧时有发生。时至今日,摆大景的民俗已在新塘消失,但摆大景的十八铺对联还流传于市井民间。这些充满浓厚方言韵味的对联,用通俗甚至土里土气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反映新塘当时的社会现实,散发着另类的芬芳。笔者在这个传说后面,把收集到的部分对联附上,供大家批判地鉴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