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渐行渐远的增城市竹篾匠 传统的荔乡竹编手艺 恐无法守望传统后继无人

15-1-6 11:2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907|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淘米的筲箕、舀水的筲筒、筛米的米筛、遮阳挡雨的斗笠,这些都是过往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篾制品,但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篾制品市场迅速萎缩,篾制品几乎被淘汰,现今竹篾制品的传统技艺面临着即将失传的危机。2014 ...
淘米的筲箕、舀水的筲筒、筛米的米筛、遮阳挡雨的斗笠,这些都是过往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篾制品,但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篾制品市场迅速萎缩,篾制品几乎被淘汰,现今竹篾制品的传统技艺面临着即将失传的危机。2014年12月下旬,记者走近增城市福和镇的篾匠刘伯,了解传统篾制品的现状和前景。刘伯说,他现在最担心的是篾匠这门传统手艺会消失,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吃苦,篾匠有自己的一套基本功,这要练得样样扎实得下不少功夫。


一位竹篾匠48年的坚持

记者在增城市(中新)福和镇府前街23号杂货店旁的空地上看到,这里堆积了不少竹子和剖好的篾片,篾匠兼店主刘伯正用他那老旧的破篾机将竹皮部分剖成篾片。只见他的动作纯熟,将竹皮放进破篾机里,稍加操作,只花费了几分钟就将竹皮加工成篾片。刘伯告诉记者,篾匠手艺是一门细致活,要经过多年磨练才能达到精熟的程度;

从锯成竹节,剖成篾片,到编织成竹编用具,要经过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等十多道工序,而且大多是手工操作,没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是成为不了一个好篾匠的。2015年64岁的刘伯是福和镇大安村人,从16岁开始跟随父亲学做篾匠,到现在已经过了48个年头了,刘伯也早成为了经验丰富的篾匠。

回想起刚开始学习制造竹制品的时候,刘伯说,“光是学习如何破竹就让我吃足了苦头,一开始的时候总是做不好,但那时候还年轻,好胜心强,越是做不好就越是憋足了劲去学习,到了后来,总算是掌握了这门技术。”刘伯说着,拿起一根竹子,向记者展示破竹,只见他用锋利的篾刀轻轻一钩竹子,再顺势劈开一道口子,刀用力往下推,竹子节节劈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一根竹子就这样轻易地被劈成两半。

受塑料用品冲击,篾制品市场萎缩

刘伯的杂货店开了20年,除了些日用品外,更多的是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竹盖、竹萝、竹笠、竹梯、竹扫、鸡笼等,各种规格都有,有数十个品种。平常刘伯在附近的空地编织篾制品,杂货店就由他的儿媳妇打理,“只要是竹制品,我们这里都能买到,我们还提供专门的定制服务。”儿媳刘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受到经久耐用的金属制品、实惠便宜的塑料用品的冲击,来买竹制品的人越来越少,根本赚不到钱,近年来提倡环保,生意才好上一点。

“像是一个鸡笼,价格才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但是我家公要编织半天才能编织出一个,一天最多两个,有的时候甚至要更久,虽然速度慢点,但慢工出细活,质量有保证。”刘女士向记者感叹,传统竹制品制作工序麻烦,竹制品在增城市场又不走俏,学这门技术的人是越来越少了,面临着手艺失传和消亡的危机。

篾匠手艺十分考究

刘伯告说,篾匠活十分讲究,首先在选材上,春竹不如冬竹好,因为春竹比较嫩,容易虫蛀。选冬竹又要选择小年的冬竹,这样才有韧劲;不管春竹冬竹,必须要鲜竹,才能编篓打簟。当天砍来的鲜竹最好,但最多也不能放过10天,否则剖不出篾来;刚编好的竹器还不能马上放在太阳底下曝晒。

选好材料之后,就是准备篾片了。首先要“破竹”,破竹是篾匠的绝技,就是用柴刀把一枝笔挺的毛竹去掉枝叶后再劈成竹节。做完这些后,刘伯告掏出了不同样式的篾刀,把竹节劈片削条,再把削条剖成篾片,剖的篾片,要粗细均匀、青白分明。“竹子劈成较细的篾后,最外面的一层带着竹子的表皮,行话叫‘青篾’,这层篾最结实;不带表皮的篾,就叫‘黄篾’。

从青篾到黄篾,一片竹可以“劈”出八层篾片。”刘伯告一边剖一边说道。黄篾比青篾的结实度差远了,但它们各有用途,像箩筐、土箕的主要部位都用黄篾;而竹器的受力部位,要用青篾来做。准备好这些之后,刘伯告开始编土箕了。首先用一条厚度适宜的竹条折成半圆形,然后用铁丝扣住两端定型做土箕的主干。

接着用篾刀刮掉毛竹切面的竹刺,再取出一个月牙状的刀,用弯曲的中心处刀刃进行刮青。之后又将它劈成一根根的片状,拼成一排成一个平底。一会儿工夫,土箕底的雏形就出来了。刘伯告说,土箕一般有12根骨架,骨架用行话来说叫“筋”,然后就用竹丝按照“s”形横纵交织,一来一往来回缠绕,细薄柔软的竹丝,像刚?出的面条一样筋道。

然后是“拉”,将刮刀固定在长凳上,拇指按住刀口,一根篾子,起码要在刮刀与拇指的中间,拉过四次,这叫“四道”。这样做是为了保证竹丝的厚薄均匀,这全凭手指的感悟与把握。最后是做止口,用带有结头的楔子嵌进土箕里去,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土箕的竹丝脱落。

期盼手艺能传下去

荔城街华农批市场经营一家竹木制品日杂店的邱锦理告诉记者,他店里出售的竹木制品大部分都是在刘伯这里拿货,对于没有人继承刘伯的竹篾编织技艺,他觉得惋惜的同时又心存希望,“传统竹制品绿色环保,当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希望见到传统竹制品需求的回归。”邱锦理说。

“每个传统手艺都都有着悠久文化历史背景,都应该得到保护,我当然是很希望篾匠手艺能一直传下去,不管社会怎么进步,还是会有人喜欢竹制品的。”刘伯告诉记者,对于儿子不能继承篾匠手艺十分遗憾,希望能物色到年轻人来传承手艺。刘伯还希望政府给予扶持帮助,把竹篾匠人组织起来,对其进行技术指导、提高编织技术水平,丰富产品类别,拓宽产品销路,提高竹篾制品的价值,这样才能吸引年轻人来学习这门技艺,才能让竹篾编织技艺得以传承和延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