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市福和坳头的岗埔客家围 扇形围龙屋打开往昔 半月环屋带内藏乾坤

15-1-12 01:0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777| 评论: 0|来自: 增城社区报

摘要: 在客家人大面积聚居的增城,有两处较具代表性的围龙屋,一是派潭邓村的石屋客家围,被认为是岭南地区围龙屋的典范;二是中新福和坳头的岗埔客家围,被公认为广州地区独一无二的围龙屋。后者比前者的建筑时间要早近10 ...
在客家人大面积聚居的增城,有两处较具代表性的围龙屋,一是派潭邓村的石屋客家围,被认为是岭南地区围龙屋的典范;二是中新福和坳头的岗埔客家围,被公认为广州地区独一无二的围龙屋。后者比前者的建筑时间要早近100年,在整体风貌上更接近客家围龙屋的原初状态,同时也约略呈现与广府民居相结合的兼容并蓄的特色。


(岗埔客家围龙屋由中间横向的祠堂和两边竖向的环屋带组成,前面有一个半月形的池塘。)

隐在深山有远声

岗埔客家围龙屋兴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外观看上去就像是一把打开的折扇,一间间环形排开的房屋就像一叶叶扇骨,在幽远的深山中拂动着岁月的风声。岗埔是一个很小的自然村,行政区划上属增城市中新镇福和片区坳头村,称得上是一个藏匿在偏远深山中的人烟之所。然而,隐在深山有远声,岗埔围龙屋的名头却很响,因为它被认为是广州地区独一无二的客家围龙屋,对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

它的兴建,见证了几百年前客家人大批迁入增城,开始在此安居繁衍的一段历史。据史料记载,客家人迁入增城,较早的一批是在明弘治年间;到清康熙年间,大批客家人开始从福建、江西、广东梅州等地迁入增城。岗埔的客家先民,正是清康熙年间由梅州蕉岭迁移至此的,其家族由陈如蓝率领,选中了岗埔这块偏安一隅之地。目前所见的围龙屋,兴建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距今正好330年,这一时间跨度同时也代表了客家人在此繁衍生息的岁月。

令人意外的是,岗埔围龙屋尽管名声在外,但离得愈近却愈无人识。记者从中新乘坐乡村公交抵达福和,向路旁店铺的人询问,并出示手中的《增城旅游实用手册》,连问数人均摇头不知,后来有一载客摩托司机看到上面写着的坳头村,表示这个村他知道,但远在6公里以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记者坐上他的摩托,沿狭小弯曲的乡村道路一路进山,终于看到了藏匿在深山中的围龙大屋。

扇形围龙屋打开往昔

岗埔围龙屋在不少地方被写成了“光布围龙屋”,包括记者手中的官方性质的《增城旅游实用手册》,想来应该是一个笔误,而围龙屋前面的文物保护碑上写着的分明就是“岗埔”二字。古老的围龙大屋位于村庄低缓的小山坡上,前面是一个长满了水葫芦的半月形池塘,再前面是大片稻田,远远望去,大屋由高低三座的横屋和两边各一座竖屋组成;

中间的三座横屋,中高两低,龙船屋脊错落有致,两边竖屋均高耸着镬耳屋顶,有意思的是“镬耳”是向着正面的,看上去比正屋的龙船屋脊堂皇许多,也恰好形成合围态势。围龙屋外面有一片长长的空地,空地两端各有一对花岗条石竖起的旗杆夹。整幢围龙屋实际上呈半月形,与前面的池塘恰好组成一个满月。据资料显示,这幢围龙屋通宽38.8米,通深36.2米,面积1454.56平方米,居中的一座,是一个二进深的祠堂;

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中间隔着天井,两边有衬祠,依次分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尽管时过境迁,屋宇荒凉,但环顾大屋内间隔分布的众多屋子,仍可想像客家先民聚族为众、群居于此、人声鸡犬相通的热闹往昔。准确地说,围龙屋的整体,更像是一个扇形,因为大屋靠内环形排开的一间间屋子就像是折扇的一叶叶扇骨。印证这一印象,绕过祠堂的大厅,转到后面的环屋带就可一目了然。

半月环屋带内藏乾坤

也就是说,岗埔客家围龙屋分为两个整体,一是前面的祠堂和衬祠,二是后边的环屋带。环屋带的两端,即是正面高耸着镬耳屋顶的竖屋。进入环屋带,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祠堂背后的两道侧门,二是直接从围屋正面两端的小门顺回廊进入。环屋带顺山势比前面略高,与祠堂隔开有一个半月形的空地,空地全部用鹅卵石铺砌,边上有水井。这是大屋内的公共活动场所了,很难想像,里面居然会有如此大片而考究的空地,真可谓内藏乾坤,可以想见当年妇孺老幼、宗族兄亲们在此其乐融融的情景。

围绕着祠堂和半月形空地排列的环屋带,一共有23间大小高矮大致相同的屋子。居中的一间,采用青砖砌成,门头略高,门两边有砖石花窗,屋脊塑有龙船。而另外的22间,均为泥砖墙面,每间屋子一门一窗,整齐有致,紧密相连,檐阶下一道青砖和石块铺设的环形长廊直通大屋正面两端的小门,廊前与空地相隔处地面斜下形成自然的排水沟,进门处与祠堂相隔处有小巧的天井,而整个环屋带斜面灰瓦的绵延屋顶,就像是一首镶嵌于此的灰白长虹。

遗憾的是,这座气势恢宏的深山大屋,尽管保存完好,但业已荒寂无人,呈现出颓败的气象。祠堂中间的天井和环屋前的空地,均长满了高高低低的杂草,屋角墙面已明显出现破损,更令人揪心的是环屋带已向外倾斜,目前外墙用了不少木条在支撑固定。此情此景,让人不得不担心,这座已经历了300多年风雨沧桑、见证了客家人在此生息繁衍的围龙大屋,不知道还能够支撑多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