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寻觅“千年仙踪”:增城市小楼镇何仙姑家庙 民间建庙祀奉可追溯到唐代

15-1-13 07:4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997| 评论: 0|来自: 增城社区报

摘要: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其为人熟知和喜爱的程度并不亚于《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按理说来,传说多为美好的虚构,纵有真实成分也无非捕风捉影,未必实有其人,但“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其为人熟知和喜爱的程度并不亚于《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按理说来,传说多为美好的虚构,纵有真实成分也无非捕风捉影,未必实有其人,但“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千百年来却言之凿凿,普遍取信为增城人氏,实为真人羽化登仙。

至今增城小楼的何仙姑家庙、家庙中的遗履古井、家庙相邻处的千年古藤,无不在岁月的流变中,无言讲述着当年的奇女子何秀姑成仙的故事。何仙姑家庙就处在今天的小楼镇上,目前所见建筑有相连的三座,但左右两座是现代加建的,只有中间的一座三进式房屋为始建于明代的原庙。


民间建庙祀奉,可追溯到唐代


这里所说的始建于明代,其实并不精准,据记载,何仙姑成仙是在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年),其成仙之事还惊动了当时的天后武则天,武后下旨在何仙姑家乡建祠祀奉。只是唐代所建祠庙是否就在今日之家庙处,无从可考,唯一可以查证的是明代在此处建起了何仙姑家庙,其后屡经修缮,最后一次重建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

但无论如何,民间开始祀奉何仙姑以及何仙姑的故事,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眼前这座建于清咸丰八年的家庙,为砖石台梁式结构,庙门门额上,镌刻着“何仙姑家庙”五个苍劲的隶书大字,两侧是一副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履”、“舄”二字均指绣花鞋,指向何仙姑投井成仙的故事。

据介绍,门额和对联均是家庙落成时地方名士和官员题写的,题写者分别是其时的广东名流黄培芳和史官王映斗。家庙二进的正堂上,供奉着由樟木雕成的何仙姑立像,雕像高70厘米,呈现出唐代村姑的装束。而最吸引人的,则是正堂前方侧边那一口玲珑精致的古井,古井名叫“天花井”,俗称“何仙姑井”,井台用花岗岩石凿成八角形,旁边有一只石头雕刻的绣花鞋模型。

相传何仙姑当年为抵抗婚姻,明为投井自尽,实则借此登仙,投井时,匆忙中将一只绣花鞋留在了井沿。何仙姑家庙中的古井,井水异常清澈明净,入口清冽甘凉。据说,这口井因为沾染了何仙姑的灵气,长年不竭且永远水质甜美。有例可证,村里的其他井,有时会带有咸味,唯独这口井里的水从来不会,因此邻近村民至今仍常到这里取水饮,慕名前来的游客,更是非得喝上一口,否则就不算来过何仙姑家庙。

家庙未解之谜,遥指千年仙踪

这口古井还发生过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件。1988年,增城再次修缮何仙姑家庙,当年9月1日,有数千名善男信女来庙里参拜,井水突然翻滚,像烧开的水一样,氤氲弥漫,但温度一点也不高,在场人众目瞪口呆,纷纷说是何仙姑“返魂回乡”。这个奇怪的现象,至今尚未有科学考证,仍然是一个无人可知的谜团。

除去古井的神奇,家庙还有着另一个未解之谜。在古庙的屋顶,不知何时长出了一棵桃树,这棵桃树自行长在没有泥土的瓦背脊檐间,虽然不大,但却长势旺盛,据说少说也长了一百多年,至今仍然年年结果。这些桃子,自然被人们当作“仙桃”,并传说就是何仙姑的师傅麻姑献寿的仙桃,成为极其罕有的仙品。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