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浅谈增城市新塘镇湛若水三改名字的文化内涵

15-2-6 12:2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617| 评论: 0|原作者: 肖文峰

摘要: 名字在中国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增城文化名人湛若水出生后,他家里人为他取的第一个名字是“露”。使用这个名字的原因,可能湛若水出生在早上,因自然而生成了这个名字。湛露的童年十分艰苦。他为维持艰难的家庭生 ...


湛民泽正是从拜师前的“自在王国”进入到了“自由王国”,从而确立了更加崇高和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短短七年,湛民泽从读书做官转变为读书作圣人,实际上,无论是从学习的动力,还是学习的方法来看,都产生了一个质的变化。他在为老师守孝的三年时间里,重新对自己的名字认真研究,特别是对自己第二次改名后产生的现实结果进行了反思,他深刻地认识到

:人的名字通俗地看起来,仅仅是一组符号,是区分人与人的一个特殊称谓,可是,在个人的实际运动过程中,却是具有十分微妙的影响关系。因此,湛若水决心重新为自己取名改字,并且要向世人证明,“随处体认天理”的理论就是要求人们从自我的心来包容天地宇宙的巨大与微细,从自我运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修改运动轨迹,逐步地接近圣贤之处。

湛民泽满怀信心,在守制三年后,开始踏入南京国子监读书,其间为自己第三次改名字。“姓湛,名若水,字元明,号甘泉”。为自己重新命名,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也显得很普通。可是,如果我们从传统中国文化的角度来发掘,就会发现其名字的搭配包含着传统中国文化丰厚的内涵。

首先,我们对“湛”字的理解,如前所述,并非是水的源头,而是有“浸”的意思。在中国传统古籍《道德经》中就曾经指出:“湛兮,似或存。”其意思就是道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若存若亡的样子,即指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初次状态。其实,中国传统中的道,在人们的认识中是没有一个可以固定的解释对象,在人们的视觉中仿佛是不存在,而在人的思想中又是那么真实,具有物质性。

所以,道的存在是处于人们认识的矛盾之中。湛若水把自己对中国传统道的认识化解在改名中,使之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既然人是无法与道同在,那么,应该怎样得道呢。这个问题是人们千百年来探寻的主题。事实上,时间的物质内容是存在于人的思维认识中,却又反映在物质的变化中。也就形成了时间在人的思维认识上具有无限性,在物质运动变化上存在局限性的矛盾。

湛若水正是深刻领悟到了“湛”字的含义,就注重从《道德经》的内容和角度来书写自己的名字。《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的句子。在书中的章节里是指导人们在仿效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时,应该首选的是水的本质。只有水这样的存在物质,才能够称得上:“善利万物而不争”。所以,水是最接近“道”的概念的形状物质。

基于这样的认识,湛若水确定了自己的名字为“若水”,为了呼应以及注解自己的姓名,他给自己起了字为“元明”,同时为自己起了一个号为“甘泉”。泉水不拘大小,关键是水质必须为人们所接受,同时又可以源源不断地濡养众人。这样,我们就可以体味到,此时的湛若水已经坚定地确立了自己一生的追求:

就是老师陈献章所要求的读书“作圣人”的目标。湛若水三个名字的存在,正是他开创的“随处体认天理”心学理论的一次实践。其理论强调的是实事求是的认识方法论。他的“随处、随身、随国、随天下”的放散性的说法,就是要求人们在学习儒家理论的过程中,不要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必须以辩证的态度来紧守儒家的理论原则,也就是人不要怕错,但必须知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