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增城概述 查看内容
新闻热点 增城概述 政务文宣 人物事迹 文学作品 吃喝玩乐 风土人情 千奇百怪 历史文化 观点社论 便民服务 商务情报

增城市的4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10-11-9 11:0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288| 评论: 0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 ...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榄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榄雕和舞貔貅.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榄雕、舞貔貅、舞火狗.增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畲族图腾、何仙姑传说、挂绿荔枝、客家山歌、舞春牛、竹雕.
 

 
榄雕
   
        增城榄雕属于雕刻工艺中的一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榄雕工艺始创于增城新塘镇,在清代是历年的贡品。史上最为出名的是清代咸丰年间新塘老艺人湛谷生雕的《苏东坡夜游赤壁》花船,被称之为雕刻之王。由半个小指头大的一个乌榄核雕成,船舱中有八扇可以开合的窗门,三张小凳,一张小桌,三个茶杯,苏东坡等三人依案而坐,旁边还有一书童,正在摇扇煮茶。船舱后面刻有火炉、吊绳、薄扇、木柁,一个舵工正昂首掌舵,船底则刻有《赤壁赋》全文,计有七百多个字,用放大镜看去,字体颇为秀丽。如今这件稀世珍宝珍藏在增城市博物馆内。目前榄雕的主要品类有船、珠串、坐件和挂件四大类,其中“仿古赤壁游”、“状元游街”、“禄福寿星”等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地区。
     
貔貅舞 
  
          增城貔貅舞是当地客家人的传统舞蹈节目,又称“舞客家猫”、“舞客家狮”、“舞醒狮”,是当地客家人每逢喜事、年节,甚至单位落成电力、开店铺、新建房都要举行的表演活动。相传唐朝的唐僧、沙僧、孙悟空以及猪八戒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经过峨眉山石燕洞看见胸闷无比的雄狮。唐僧师徒取经来到南方看到客家地区发生瘟疫,当地人民处在灾难之中,唐僧叫孙悟空驯服狮子到南方在七月七日为狮子的诞生日,为客家地区人民消灾避难,保一方平安。从此以后,客家人用竹子、纸皮和绸布扎成狮子。沙和尚和孙悟空组成一套舞醒狮的节目,逢年过节喜庆日子,舞狮表演,庆祝节日快乐,喜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平安幸福。在舞狮的过程中狮子与沙和尚,孙悟空互相挑乐,惟妙惟肖,气氛热烈,喜庆欢乐。
    
舞火狗 
  
        相传在石滩镇麻车建村之初,人们为了祈求平安,消除灾害,家家户户便扎起草人,插上香火,放在门口熏烟,以祈消灾辟邪。此后,有人又用番薯藤,或用“火芡”藤、麻绳等模拟龙、凤、麒麟,插上香火,在村头巷尾舞动,祝福吉祥。并在每年九月都举行,一直沿袭至今。民间童谣道:“火狗到门来,添福又添财。”形成独具特色的火色游_行活动。后“火狗”的制作改用竹扎制品,先后扎出了狗、猪、龙、凤、麒麟、犀牛、鹿、蟾蜍、鸭、鲤鱼等各种动物模型。其中最大的火龙用竹三千多斤,长达50米;最小的用竹也有百来斤。各种动物都插上特制的长杆香火,组成上千人的队伍,一连多晚绕着村巷游_行。
 

舞春牛  
 
          客家人以耕读传家,自古形成了不少崇尚牛的牛耕文化。据说,派潭舞春牛是明末清初从江西长宁一带南迁到派潭的客家人,围绕农业生产,盛行模仿鞭牛耕地的鞭春,迎小春牛等风俗,保留着立春迎土牛,舞春牛习俗。每年春节到来,客家人舞起春牛,以放牧、犁田、担花篮、送饭等情节,互相逗乐,抒发感情,表现对未来生活的祈求和对农家的欢乐、爱情的祝福。派潭的“春牛”由竹料扎骨架,用纸盒黄色绸缎扎成一条“牛”。有牛角、牛眼、牛嘴、牛身、牛脚和牛尾等。惟妙惟肖,俨然一头健壮的黄牛。牛肚空心,便于舞春牛时有演员背起,舞春牛有三男三女六个演员组成,道具有牛鞭、犁、锄头、花篮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