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石滩镇麻车村的舞火狗风俗

10-11-9 03:3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079| 评论: 0

摘要: 麻车村是增城市石滩镇一条拥有八千多人口的大村庄,这里流传着一种奇妙壮观的大型民间艺术活动——麻车火狗。“火狗”是这项活动的传统称谓,其实它的道具包括有龙、凤、麒麟、鹿、犀牛、蟾蜍(当地称“咸虾”,以下 ...
        麻车村是增城市石滩镇一条拥有八千多人口的大村庄,这里流传着一种奇妙壮观的大型民间艺术活动——麻车火狗。“火狗”是这项活动的传统称谓,其实它的道具包括有龙、凤、麒麟、鹿、犀牛、蟾蜍(当地称“咸虾”,以下同)、宝鸭、锦鲤……等多动物的模型,唯独狗的形象很少出现,人们给这项活动起了个雅号,叫“麻车夜色”,但一般群众仍习惯称其为“舞火狗”。 
 

              

     
         增城市石滩镇的麻车火狗是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民间艺术活动。麻车村每举行一次“火狗”活动,都要提前两至三个月做各种准备工作。在这段时间里,全村上下,大至八十多岁老者,小至十来岁少年,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卷入活动的漩涡中。人们自觉自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显示出极其广泛、深入的群众性。舞火狗的数量单位称为“景”,做一景舞两晚,做两景舞四晚。每舞一晚都要另备一套道具,舞完即丢进池塘,不再重用。每套道具数量二十多个到三十多个不等,每个道具大的高3米多、长40米,小的也有1米多高、2米多长。由于道具数量多,体积大,需要以生篾为主的大量材料和人力进行制作,平时分散在全村几处大禾塘(晒谷场)上进行,由数十位各有特长的老艺人分别在各处担任指导,具体的大量工作便由中青年村民自愿担任。制作期间,不论白天晚上,制作场上都可见涌涌人头,砍竹削篾、搓绳锯木,人人争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道具种类很多,而且每种道具都付有耐人寻味的意义,个个书出有名。象巨龙戏珠、双凤朝阳、麒麟吐玉书、咸虾吐日、犀牛望月、奔鹿回头、宝鸭穿莲……等。道具的艺术意念是人们生活意愿的集中反映。如舞在火狗队伍最前边的那条翻滚欲飞的巨龙,是勇气和活力的象征,是人们祈望兴旺发达、蒸蒸日上的思想寄托;麒麟和咸虾是传说中的神仙坐骑与佛祖座旁听经得道之福物,两者口吐“玉书”与“红日”,自然预兆着当地要出大文人和大人物了;双凤朝阳展现出村人对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的美好祈愿;而奔鹿回头则表达了出嫁女和出门人对家乡的眷恋之心……。能够把村人美好祈愿通过道具制作艺术化地反映出来的是麻车村历代的织制民间艺人,他们代代相传,不断完善,终于创造出许多有艺术价值的“火狗”道具。这些道具织制技艺精巧、设计别出心裁,完全是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其特点是:近看伦廊模糊,远看形象清晰;未点火平平淡淡,一点火栩栩如生。

            增城市石滩镇的麻车舞火狗的消息传开,人们都欲一睹为快。因此在正式舞火狗的几天几夜里,亲朋戚友及观赏者从四方八面蜂拥而至,麻车村顿成人山人海。据说,到麻车村观赏火狗的人最多一晚达六万之众。舞火狗的主要活动形式是点着道具身上的香火,依次结队大游_行。火狗队挑选出壮健精明的中青年人参加,少者四、五百,多则近千人。入夜。人们自然地集结在村中所有大街两旁,或村边必经大路两侧;以及成十口大鱼塘对岸,准备观赏火狗游_行的盛况。从九时左右点火至十一时左右结束两个多小时里,麻车村鞭炮轰鸣不绝、烟花闪灼不息,火狗道具身上香火散发出来的浓烟竞将偌大一条麻车村罩在烟山雾海之中。观看增城市石滩镇的麻车火狗,不可忽略了几个场面:
    
1. 千人点火。晚饭后,全村每家每户都派一人作代表,分别集合到几个停放道具的大场地上。他们每人手执一根小竹杆,竹杆一头扎着沾了火水的碎布球。时间一到,指挥人从缸瓦山(村中心)发出号令,但见千枝小火把顿时燃起,簇拥到道具四周,数十件巨型道具乃至40米长巨龙身上难以胜数的香火,几分钟之内便全部点亮,点亮香火就象点亮了道具的“生命”,霎时间一个个神韵跃然。
                      
     
2. 巨龙出洞。当火狗游_行队伍从制作广场通过一间学校大门走向街上,或者游_行到小街转角之处,人们便可以领略到巨龙出洞的景观。但见一阵火花耀眼,一群小青年手举喷放着的烟花奔跑开路。此时,一个闪烁的火龙球从黑洞中向外滚跃。引出了两条晃晃悠悠的长须火龙。少倾,一头闪闪灼灼的宠然大物探脑而出,拖着禾桶粗的光亮身驱向洞外滚动。一幅巨龙出洞的活画卷,逗得围观者情不自禁鼓掌喝彩。
      
3. 池塘倒影。火狗游_行至村旁大路时,最好是站到大路那边池塘对岸,那里既可看到火狗队的全貌,也能观赏到火狗队的池中倒影。走在火狗队最前面的是一面巨型火牌,上书“麻车夜色”四个大字,火牌后面排列着成十副火字对联。当火龙在香火的浓烟中走上池畔大路时,对岸的人们抬头似见飞龙腾云架雾,俯首疑是潜蛟翻江倒海。紧随着的,麒麟和咸虾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含在口中的玉书,红日向村中缓缓吐出,影在水中疑真疑幻。后边跟着的是一组接一组遍体烟燎火绕的巨兽——但见走在路上婉如云遮雾托,使人有天庭观神物之感;映在水中又似波推浪淹,令人生泽国遇奇观之疑。此奇妙景观可谓出神入化。
 
4. 宝鸭穿遵。与村中高度热闹的场景相反,在村东侧一口3000平方米的池塘上,出现了一个别具诗情画意的宁静场面。这是麻车火狗活动的另一个侧面。这里没有灯光,没有锣鼓,也没有烟花炮竹。在漆黑而静溢的池面上,有数艘亮闪闪的采莲花艇穿梭游曳。人们立在堤岸四周观赏,只见几对彩鸭绕在数簇荷花、莲蓬底下嘻戏追逐;不远处,两条肥大锦鲤跃水而出;那边,还有一叶花舟攸攸荡漾,喜对眼前一派丰收气象,乐不形色。
 
        据考证,麻车于南宋嘉熙年间由刘氏始祖开居,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开居100多年后(明朝中叶),适逢连年天灾骤降、瘟疫流行。眼看人畜倒毙、烟火渐稀,村人惶惶无策。此时,来了一位“地理先生”,他在村前村后四处察看一番后,嘱咐全村男女老幼人人动手,用稻草扎成草狗(即扎得紧紧的小草悃),在草狗身上插满粗香,晚饭后一齐点亮香火,用竹杆撑起来四处行走。村民们照先生的嘱咐去办,顿使全村每个角落都罩在浓烈的火烟熏陶之中。如此反复数次,果然瘟疫渐消,一场灭族之灾终于避免了。自此,麻车人出于辟邪避凶的目的,每年都要扎草狗熏几次烟火。逐渐习惯起来了,人们便把插着香火的草狗称为“火狗”,将这项活动称之为“舞火狗”。                               
                                                                                  
         后来麻车村人丁兴旺,发展很快,成了方圆少有的大村庄。但舞火狗的活动依然代代相传,逐步得以发展。起先,人们觉得用稻草扎火狗太单调,并且容易着火焚毁,于是便有人采用其它东西来代替稻草。比如用火轩(当地长在菜园周围的一种杆状、分节、有刺的植物)掘成一定形状,插上香火,用竹杆撑起来舞。又有人将粗大的水绳连在火轩后边,插上香火,活象一条小火龙。后来有人用竹篾扎成一些禽畜的模型,再把香火固定在模型身上舞动,这样火狗的样色便越来越多彩了。

           随着时间推移,舞火狗逐渐演变成一种喜庆活动。每当人寿年丰之岁,麻车人就要通过舞火狗来表达自已的心情。一是庆贺丰年;二是团结振奋族人;三是祈祝来年更如意。此时,舞火狗成了麻车人文化意识的表现形式。这项活动前后期性质的变化必然地引起前后期活动时间的变更。前期一般在春耕后三、四月间;而后期则多在秋收前八、九月里。但自始至今,既没有固定具体日期,也没有固定周期。一般来说,以前活动周期较密,后来活动周期较疏。
 
        据记载:1934年“四乡太平六畜旺”举行过一次大型活动,至1943年(相隔9年)“风调雨顺五谷丰”又举行过一次;后于1956年(相隔12年)土改后生产发展高峰期中,村中局部地方(巷贝、谷园)的村民搞了一次小型活动,只舞一晚(即半景);此后直至1986年(相隔32年之久)农村改革逐步深入、商品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之时,大型的火狗活动再度出现于此。1989年,欢庆建国四十周年,更出现了一个万人空巷观火狗的场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