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市小楼镇何仙姑被尊为正宗的原因探究

10-11-9 04:5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548| 评论: 0

摘要: 在中国道教八仙中,何仙姑是一个引入注目的角色。关于她的道术仙迹流传不多,出身籍贯的说法却很纷纭。有人说她本姓赵名荷,因名字或手持荷花而讹变为姓“何”;有说她自幼遇异人,送给她吃了仙桃,从此不食烟火;还 ...
        在中国道教八仙中,何仙姑是一个引入注目的角色。关于她的道术仙迹流传不多,出身籍贯的说法却很纷纭。有人说她本姓赵名荷,因名字或手持荷花而讹变为姓“何”;有说她自幼遇异人,送给她吃了仙桃,从此不食烟火;还有说她从小善言祸福,因此被称作仙姑。
 

 
       八仙中数何仙姑的出处特别多,少说也有八九处籍贯。如湖南的永州,广东的增城、循州,安徽的桐城,浙江的昌化,还有福建等地,都有何仙姑出生当地的传说。众多的何仙姑中,较为出名的,是永州和增城这两处的何仙姑,而又独以增城之何仙姑脱颖而出,被公认为是八仙系列中何仙姑之正宗,是有其一定的原因的。
 
    追溯起来,增城何仙姑传说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关于何仙姑传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北宋,当时道教八仙队伍尚未定型,何仙姑并未进入八仙的序列。成书于北宋初太平兴国三年(978)的《太平广记》,载有广东何二娘故事。按此处记载,何二娘是广东人,以织鞋为生,二十来岁,与其母生活在一起,素来不修什么神仙之术。忽一日,对母说想出去走走解闷。便飞翔至罗浮山寺,向寺中和尚说她愿为和尚们做事,此后她不吃饭、不喝水,日日采集果子送给和尚们当斋饭吃。其后,和尚发现她所采集的杨梅竟是当天采自数百里外的循州山寺,知道她非凡人。此后她离开寺庙,行踪不定。

       开元年间,唐玄宗派了一个使者前往广州宣诏带何二娘进京。路上,使者见何二娘长得漂亮,心生挑逗邪念,何二娘知其不怀好意,飘然而逝。这段故事说明:一是何二娘在广州一带已有较高的知名度;二是当时所称为何二娘,并未称何仙姑;三是这一传说中之何二娘尚属佛道不分,即有飞升之仙风道骨,又居于佛寺中,这种佛道不分的情况,正是民间造神的特点。

      南宋的《舆地纪胜》一书,有“何氏女”及“何仙”两条目相续。“何氏女”下注:“《孔氏六帖》云,增城何氏女,有神仙之术,持一石措小石楼之上,远观其石如画罗浮山。有大、小石楼。”“何仙”下注:“《会仙观记》:昔有何仙居此,食云母,唐景龙中白日升仙。”此两条分别引自不同出处,故何氏女与何仙可能是同指一人,此处已出现了“何仙”之说法,但还未有何仙姑之称。这位何氏女白日升仙的时间在景龙中,与《太平广记》所说的何二娘在唐玄宗年间飘然而 逝的时间只差十至三十年,所据可能是一个原型。由此书所引《会仙观记》可知宋代已有会仙观,建于何仙居处。

      明洪武十一年(1378),孟士颖撰《何仙姑井亭记》,称“仙姑姓何,邑人何泰女也,生唐开耀间(681-682)”。“所居春冈。即今凤凰台东北”。“乡人因称之仙姑祠于姑居,今会仙观是也”。据此,知当时已有“何仙姑”之称了。这时的何仙姑有关传说,除了居处在以前的文献所说的县城南凤凰台之外,何仙姑之父亲也有名有姓,何仙姑生年有较明确的时间。尽管由此生年推算,至景龙年间,何仙姑“飞升”时应是二十六七岁,而不是十几岁了。又据明成化《广州志》之“会仙观”条下注:“即何仙姑旧祠,在县南凤凰台。唐大历间道士蔡乙改创,于观左立仙姑祠。有田三十三亩。”由此知唐大历间已有何仙姑祠的旧祠建于此,彼时称“仙姑祠”。如果所说的何仙姑为唐开耀年间人,会仙观建于大历年间,大历年间离开耀年间不到百年,那么,何氏女成仙的传说在中唐已成形,并在增城有庙祀了。唐代仙姑祠有祠田三十三亩,明初有田一顷八十二亩。可见其历久不衰,规模不断扩大。

      在中国民间产生的道教八仙组合,直到元代,甚至在明代前期尚无定论。如元人马致远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就没有何仙姑而有徐神翁。岳百川的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中,仍无何仙姑,而有张四郎。明代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有风僧寿、玄虚子,却无张果老、何仙姑。直到明人吴元泰写的《八仙出处东游记》,才确定了沿袭至今的八仙队伍,何仙姑跻身于定型的八仙行列,为民间的八仙造神选神画上了句号。

       以上记载说明,何仙姑的传说在增城流传已久,从何二娘,到何氏女、何仙、仙姑,又到何仙姑,有一个演变过程,故阮元《广东通志》称:“窃疑何二娘、何氏女、何仙乃一人,即世俗八仙之中何仙姑也。”正因为其诞生时间早,流传久远而不断充实。说明何仙姑的传说在增城有着深厚的民间社会基础。又经过何氏族人世代加工相传,奉祀不断,因而使增城何仙姑在全国八九个以上的何仙姑之中,得以取得最为权威的位置。正如明人孟士颖所慨叹的:“嗟呼!神仙之说若诞幻不足深信,如何仙姑者,询之故老,考之郡乘,历历在人耳目,抑尤有可信者焉,况何氏之族至今尚蕃衍有足征也。”

         何仙姑的传说,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升仙”之后,还不断有其显灵的记载。 “至玄宗天宝九载,都虚观会乡人齐,有五色云起于麻姑坛,众皆见之。有仙于缥缈而出,道士蔡天一识其为何仙姑也。代宗大历又现身于小石楼,广州刺史高翠具上其事于朝”。此事之奥妙就在于齐集乡人时,有五色云起于麻姑坛,而自称见何仙姑的,其实只有道士蔡某一人。后一事,又是见于广州刺史上奏于朝所言。凡此种种,不仅见何仙姑显灵之传说之不断,也可见造神之痕迹。官民都在不断地造神,使何仙姑在增城成为久祀之神。

       任何神仙的出现,都是民间的需要和特定的氛围。传说中八仙的籍贯分布全国各地,但所说的八九个何仙姑,都是东南和南方沿海一带,这和这些地方女巫的盛行有关。增城何仙姑产生于唐代,对比它处的何仙姑,包括较为显赫的永州何仙姑,其产生的年代都是宋代以后,增城何仙姑的历史更为悠久,而传说的民间基础更为深厚,明代的广州府“习俗素尚鬼。三家之里,必有淫祠庵观。每有事,辄求玟签以卜休咎。信之惟谨。有疾病不肯服药而问香设鬼,听命于师巫僧道,如恐不及。”正是这样的氛围中,增城何仙姑在多处何仙姑中得以取得更为权威的地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