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立秋,南方的天气依然炎热,而比天气更火热的,则是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下围村两千多村民的内心。站在一期工程已经完工的沙庄商贸城面前,曾担任过下围村村委主任的郭汝灶显得有些激动,“终于把这个多年遗留的问题解决了,这是下围村推行民主商议制度取得的成功,意义非常深远。”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才体会到村民们兴奋的由来:90年代初,石滩镇下围村的海龙楼、东江楼、天丰楼及三栋住宅楼作为较早出现的集娱乐、餐饮、住宿功能的商业中心而盛极一时,但随着商家的陆续撤出,最终变成烂尾楼,在随后漫长的十几年时间里,更是沦为个别村干部捞取选票的工具。2014年5月15日,下围村新一届村两委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通过民主商议,将3栋烂尾楼重新出租盘活。事实上,这也是下围村施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通过民主商议盘活村集体资产、增加村民收入的第一例。 烂尾楼沦为村干部拉票工具 “如今的沙庄商贸城,前身则是90年代初兴建的海龙楼、东江楼、天丰楼及三栋住宅楼组成。这三栋楼对很多沙庄范围的居民来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下围村村委书记郭庆东的介绍,因为是增城较早出现的集娱乐休闲及住宿功能于一体的商业中心,曾经盛极一时,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摇钱树。 “在90年代,这里是沙庄人的骄傲,既是周边居民乃至东莞、荔城人高端消费的地方,代表了沙庄曾经的繁荣,也是村集体收入和村民创收的重要来源。”回忆起沙庄商贸城前身的辉煌,郭庆东有些自豪,“90年代初,这里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对面的东莞石碣还是一片农田呢。” 但好景不长,随着商家的陆续撤场,商贸城变成“空城”,只有一楼的商铺被少数村民“霸占”经营。“一间60平米的商铺,一个月的租金只有150元,一年下来,村集体也只收到9万元的租金,造成了村集体资产的重大浪费,而且烂尾楼也成为面藏污纳垢的地方,有白粉仔在上面吸毒,有人偷了电线在楼上烧,结果引起火灾,给整个下围村的社会治安也留下较大隐患; 可以说,商贸城烂尾楼成为下围村一块难看的伤疤。”老村长郭汝灶告诉记者,最让人心痛的是,由于“霸占”一层商铺的村民在村里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也是村干部选举时被重点拉拢的对象。“个别村干部为了当选,就去私下和这些经营商铺的人商量,许诺当选后继续以低廉的价格续租。” “上一届村委就曾想过把烂尾楼收回村集体统一出租。当时有一个港商看中了烂尾楼,想要投资开发。一开始大部分村民是支持的,但村里面分成了两大阵营,相互斗争很严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时,有很多人来闹事,港商一看这情况,就被吓跑了。”郭汝灶苦笑着回忆往事。 民主商议还权于民,烂尾楼成功盘活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4年,这一年的1月份,下围村举行新一届村委会选举,郭庆东以80%的得票率当选新一届村委会主任。记者了解到,郭庆东的家族在村里是小户人家,他18岁时离家到东莞市石龙镇经商,平素就跟村里面的利益瓜葛不多。“以前下围村虽然有村民代表大会,但只是名义上的村民自治,实际上村里的大小事务还是村干部来决定,因而形成了两个利益斗争团体,谁当权谁就说了算。 想要瓦解这两个利益团体,村里真正实现民主,就必须真正的还权给村民。”如何还权于民,并确保村民行使自己的权力,这个问题让有心改变的郭庆东很困扰,他把困扰表达给了石滩镇政府。“必须要用制度的形式把村民的权力固定下来才行。”镇里面对下围村还权于民的提议很支持; 学法律出身的石滩镇党委书记潘小航带着一班人,在研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拿出一套全新的民主议事制度草案,决定首先在下围村试点。制度制定好之后,面临的是如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落地问题。“当时验证民主商议制度到底行不行得通的第一件事就是烂尾楼的出租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