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增城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加快发展的重要五年。“十二五”期间,增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各项“三农”政策,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有力保障了“米袋子”、“菜篮子”和其它重要农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实现了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据了解,2010年增城的农业总产值为72.36亿元,2014年为88.58亿元,2015年预计与2014年持平,基本可达到“十二五”年均增长4%的目标;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622.71元,2014年为16031.78元,2015年预计为17314元,基本可达到“十二五”年均增长12.5%的目标。 另外,小楼镇获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正果镇黄屋村获得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称号,派潭镇获得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称号,“挂绿牌”丝苗米、增城祥惠香蕉等农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广州一衣口田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广东省重点龙头企业”…… 抓基地上规模,一村一品形成特色 “十二五”期间,增城区以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为抓手,重点发展种养基地,提高农产品供给规模和水平。增城区建设上规模农业基地144个,其中,1000亩以上的农产品种植基地29个,广州市蔬菜生产基地6个,广州市蔬菜专业村7个、水果专业村4个,广东省“菜篮子”基地2个,国家蔬菜标准化基地4个,国家级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2个,国家南亚热作标准化基地1个; 扶持发展了从玉蔬菜基地、绿垠蔬菜基地、金河蔬菜基地、盛丰渔业、穗新良种奶牛场等一批上规模、有影响力的现代大型种养项目;培育建设了一批如周记、嘉冠、青迳养龟专业合作社等特色养殖基地(场)。另外,全面规范整治“散小乱”养猪场,累计关闭清拆生猪养殖场7288家,清拆猪场面积472万平方米,复原复绿面积472万平方米,引进一衣口田、德盛猪场等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企业,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建园区搭平台,农业区域竞争力持续提升 “十二五”期间,增城区以培育小楼人家农民集约创业农业园区、朱村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等广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积极帮助上述两个园区累计获得广州市农业发展平台竞争性资金4285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增城区积极推动石滩、派潭、正果、中新等镇的4个园区纳入广州市级现代农业发展平台,通过园区建设着力提升增城区农业区域竞争力。在抓好园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增城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共引入了52家企业和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园发展,产业经济效应持续向好。 扶龙头拓销售,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增城区积极扶持壮大了一批农业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的农业企业近20家,广东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广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增城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培育了农民专业合作社422家,比2010年增加了264家,经营面积共有6.5万亩,带动农户4万户。 以农产品社区电商为重点,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推动15家农业企业建立了电商销售平台,培育了“创鲜商城”、“田园物语”、“原鲜生活”、“田园牧歌”等社区电商,引进建设广采网增城分站,促进一衣口田携手京东o2o服务平台开展战略合作。2014年以来,增城区累计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2431吨,成交金额424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