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下旬,记者走访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的一些老旧小区看到,不少绿化带的绿化功能不再,而变身为“多功能区”。有的化身为杂物间,有的变成停车场,甚至有的沦为“私人菜园”。对于这种现象,大多数受访市民认为,绿化带是衡量住宅环境舒服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大多数涉事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则不予回应。 (增城区荔城街富鹏小区绿化带堆满杂物) 富鹏小区、顺景居小区:绿化带成了杂物间 走进富鹏小区,记者看到,大部分绿化带已被破坏,木材、藤制篮筐、生活垃圾、废旧家具应有尽有,俨然成了“杂物间”。在顺景居小区,记者看到,两处绿化带已变得“狼狈不堪”:枯萎的树枝和旧花盆扔了一地,草坪中央建有一个供儿童玩乐的滑梯,周边地面早已被“夷为平地”。“这些情况不是一天两天了,看起来乱糟糟的。”小区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她住进来两年,在她的印象中,绿化带鲜少有人打理。 富国小区、海宇花园小区:绿化带被划停车位 “小区绿化本来就不好,这样一来绿化区域更少了。”家住富国小区的市民姚女士告诉记者,不知从何时开始,小区楼下的部分绿化带绿色面积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画好的停车线。记者看到,姚女士口中的停车线画在小区大门右边的草坪砖上,已有不少车辆停在上面。粗略估计,这里大概能停下8—10辆车。在海宇花园小区,记者看到,在3栋楼的中间位置,有两块长约数十米、宽约10多米的“停车坪”,上面停满了电动车和摩托车。另一边的草坪上,则明确被划为停车位,从草坪的绿化面积看来,绿化带变成“停车场”已有一段时间。 挂绿物业小区:绿化带变身私人菜园 记者走访发现,除了以上现象,不少市民“圈地为营”,将绿化带变成“私人菜园”。在西城路挂绿物业小区,记者围绕小区走了一圈发现,不少绿化带因疏于管理,杂草丛生,部分地方有被翻土的痕迹。在南侧和东侧的一个长型绿化带内,记者看到里面种着多种蔬菜,不远处还有两个浇水用的油桶。 市民意见不一,物业不予回应 对于绿化带沦为“多功能区”,市民意见不一。大多数市民认为,绿化带是衡量住宅环境舒服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曾在富国路居住长达10年的林玉梅一家2014年搬进了锦绣御景苑小区。“以前的小区环境还算干净整洁,但绿化面积小,孩子放假在家,到楼下都没有玩的地方。”岗前小区居民张先生也觉得小区绿化很重要。“一下楼看到除了车就是一堆杂物,没有一点绿色的小区显得一点也不温馨。”张先生说。 此外,也有不少市民担心绿化带堆杂物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走访中,也有一部分市民对绿化带“变废为宝”的使用方式表示赞同。家住海宇花园小区的市民廖德雄说,近年来,随着小区人口增多和车辆数目增加,小区停车成了让大家头疼的难题,“小区实在没有别的空间可利用,这块绿化带荒废已久,用来停车给不少居民带来了方便。” 记者了解到,老旧小区建设年份较早,由于规模小、管理成本相对较低,小区的管理多采用居民自管模式或聘请门卫看管。针对小区绿化带沦为“多功能区”的现象,大多数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不予回应。仅富国小区的一名看管人员声称:“小区的建设和管理很大程度上都是经过居民同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