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是什么?社工又是怎样的职业?近几年,“社会工作”、“社工”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市民眼前,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社会工作就是提供最需要的服务给大众。”汤丽璇直截了当地说。从学习社会工作专业,到成为一线社工提供服务,再到现在的社会工作专业老师,8年来,汤丽璇对社工工作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如今身为老师,她坦言:“虽然我现在已不是前线社工,但我未曾远离。愿我微薄的力量能为增城培养更多本土社工人才,扎根、发芽、成长!” 大学连续4年做义工 2007年,汤丽璇考上华南农业大学,就读社会工作专业。与班里的同学一样,她对今后所要学习的社会工作专业一无所知。“我们以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个专业,大家的认识度都非常低。”虽然一开始对本专业并没有太多认知,但在慢慢接触专业课程过程中,汤丽璇发现要学习的课程很有意义。 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技术很强的工作,它既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平时的实务操作。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汤丽璇要学习的知识非常广泛,既有社工概论、社会学概论、心理学概论等基本的专业理论课程,也有伦理道德领域的接触。课后,参加义工活动便成了汤丽璇的重心,大学四年从未间断。 “进入大学后,我就参加了校内的‘志愿者协会’和‘社工协会’,跟师兄师姐一起做义工,在便民服务日、社区游园活动提供义工帮助。”汤丽璇说。在做义工期间,师兄师姐对她的影响是她所未能预料的。当时,除了校内的义工外,她还在广州启创社会服务中心做义工。 一开始,汤丽璇只知道一味地讨好小朋友,当时在启创社会服务中心工作的师兄师姐便告诉她:“社工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帮助,我们的工作是发现需求,然后提供服务。”这番话对汤丽璇的触动很大,也改变了她以往对社工的理解。大学四年的义工经历,对她往后的社工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毕业回乡当社工 “增城属于广州,可是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与广州差距太大,我希望用自身的专业能力为家乡社工服务尽一份力。”谈起2011年毕业选择回增城工作的原因,汤丽璇一脸平静地说,虽然当时母校附属的北斗星社会服务中心已经向她抛出橄榄枝,但得知家乡增城成立了第一家社会工作机构——乐众社会服务中心,她毅然踏上了回乡之路。 进入乐众社会服务中心之后,汤丽璇正式完成了从学生到社工的转变。“以前做义工只是协助社工,不能独立开展活动。等到自己当社工时,既新鲜又紧张。”她说。在社工服务期间,汤丽璇坦言,最大的困难就是面对青少年群体。“青少年多少都会有叛逆心理,如果只是单纯讲大道理,根本没人听,说教根本行不通。” 其实这也体现出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强的一个方面,如何让服务对象敞开心扉,走进他们的内心是考验一个社工能力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汤丽璇通常的做法就是“投其所好”。如果服务对象喜欢打游戏机,她也练习打游戏机,借此拉进彼此距离。 采访中,汤丽璇一直强调:“社工是为有需求的群体提供服务。”她解释说,现在很多人对社工都存在一定误区,认为服务对象就是“问题”人群,因而对社工有点“避而远之”的心理。“其实社工都是进入一个群体,通过大量的前期理论研究和调查,提供一种满足需求的服务,并不仅仅局限于问题群体。”例如,有人想要跳楼、轻生、因失恋而郁郁寡欢等都是存在“问题”的表现,而社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危机介入,在双方同意的前提下,提供对方所需服务。 以己之能,培养增城本地社工人才 在社工机构工作期间,汤丽璇将大学所学理论运用在实际操作中,一线社工的生活过得如鱼得水。可不久之后,她发现增城社工流失率非常高。“增城本地很少社工专业人员,因为薪资问题,很多外来社工根本待不长久。”2013年,得知区广播电视大学招聘社会工作专业老师时,她去参加招聘并如愿考上。 “虽然不在一线,但还是做有关社工的工作,同时也满足了家人让我当老师的愿望。”当然,这并不是汤丽璇全部所想,她更大的“野心”在于培养增城本土社工人才。相比起其他社工专业老师,汤丽璇不仅是科班出身,而且拥有一线社工经历,这给她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精彩。 课堂上,她在讲解理论时,穿插自身做社工的经验,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同时,出于社工工作的职业习惯,汤丽璇面对学生总能做到平等对待。目前,汤丽璇已经带了两届近100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其中20多名有意从事社工工作的毕业生均已走向增城区社会工作部门、社会组织实习。 “他们到现在还经常问我一些社工的问题,这种信任关系是很难得的。”“社会工作,是一个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我希望用我的生命影响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为本土的社工人才。”在获得“最美社工”称号后,汤丽璇感慨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