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增城文史:金兰古寺贝丘前,寻得雷蚝证海边

11-1-29 02:3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331| 评论: 0|原作者: 钟石开

摘要: 在增城市石滩镇三江金兰寺这片肥沃的黑土当中,沉积着大量白色的贝壳,这些贝壳以蚬壳为主,也有为数不少的蚝壳.心形的贝壳,大都指头般大小,由于年月久远而钙化严重,显得苍白,易碎,毫无光泽.一直以来,当地百姓把这些白花 ...

           在增城市石滩三江金兰寺这片肥沃的黑土当中,沉积着大量白色的贝壳,这些贝壳以蚬壳为主,也有为数不少的蚝壳.心形的贝壳,大都指头般大小,由于年月久远而钙化严重,显得苍白,易碎,毫无光泽.一直以来,当地百姓把这些白花花的贝壳当作废料利用,用它们来烧制出一担又一担的白灰.后来,在贝丘堆中发现有人工磨制的石斧,继而又陆续捡到一些刻有绳纹的陶片,有人把这一消息告知省博物馆,省文物普查队闻讯而至……过后,一片由大堆贝壳、动物及鱼类骨头、石器、陶器等积成的古文化遗址被发掘出来,定名,也就很容易,叫:“金兰寺贝丘遗址”.这事,发生在1956年.

 



古金兰寺处三江之畔,河涌交错,平原之野,面临瀚海,山丘棋布,咸淡交接,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环境优美,是开发的好地方.四千年前,勇敢的先民就从深山迁徙到这里,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他们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衣食住行、墓地、共有共享,他们胜利地度过了艰难险阻,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白天他们有的用磨制的石斧、石锛、石凿在山岗上从事狩猎活动;有的在草地上牧放一些比较温驯的小牲畜,有的在江边、海边拾取贝类、捕捉鱼虾;有的用石镰、石刀和木制的耒耜等农具,在冲积平原上从事农业生产……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掘的距今六、七千年的若干文化遗址中,多有石斧、石铲、石刀、石锄、陶刀等农具和用火痕迹,生动地反映了我们的先民在那时已筚路蓝缕、刀耕火种的生活情景.在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华县泉护村等遗址的窖穴、房屋和墓葬中,发现有数量可观的粟的皮壳,在长江流域的河母渡遗址,则有稻谷的存留……四千年前的金兰寺人已掌握农耕这项生存本领,并以土、水和种子为维系部落人群生存的最基本元素.

新石器时代一项重要的发明是掌握制陶技术.利用最平凡不过的泥土,烧制成各式各样器皿,还画上美丽图案,生动展示着那个时代的原始风光,几何图形的制作,反映出先民们质朴的艺术情怀,他们会烧制陶釜、陶钵、陶盆、陶豆等生活用具,他们会用陶罐、陶盆盛水,会用陶钵、陶釜盛食……这是一个陶文化时代,从较原始的粗砂黑陶、粗砂红陶、直至磨光泥质红陶、彩陶……至今仍保持原有的色泽鲜艳,陶器外壁还饰有蓝纹、划纹和绳纹等原始图案,创作工艺从粗到精,从简到繁.

新石器时代的标致是有大量磨制石器的出现.一块天然的石头并不具备文化意蕴,经过人工打磨过的石器,就进入“文化”范畴:约距今6000-7000年前,珠江三角洲上的渔猎部落,适应渔猎经济的需要,以西樵山为石料基地,以细小型石片石器为基础,吸取华北细石器工艺的技术和经验,形成了华南细石器文化;距今5500-5000年左右,渔猎部落为了适应岭南农业的兴起,在过去打制细石器中较大型器物基础上,改用山体的霏细岩为原料,创设了以双肩石器为主的石器工艺,器物多以打制为主,磨制还不那么明显;距今4000-3500年前后,珠江三角洲上的渔猎部落开始转化和瓦解,趋向刀耕火种,围田区逐渐扩大,先民们对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精,仍以双肩石器为主,磨制比较明显.

在广州市博物馆一个高大的橱柜里,展示着一件金兰寺出土的长身斜边弧刃式的双肩磨制石斧,双肩匀称,斜边刃成扇状,造型规整,石质细腻,打磨精致,刃口锋利,光滑可鉴,具较高的艺术水平,堪称新石器时代的精品.静静地望着它.犹可感觉金兰寺先民手中残留的余温.“金兰古寺贝丘前,寻得雷蚝证海边.道是四千余岁事,弯船煮蚬在当年”.“贝丘拾贝记从前,树木丛生占海边,今日房楼平地起,漫谈沧海是何年”.晚上,古金兰寺人住在手筑的房子里,周围挖了深沟抵御,防止野兽侵袭,部众围拢一塘火,节奏十足地踏歌,欢庆当天的收获,祈求明日的美好.

古金兰寺人的居址是什么样子的?没有见过任何记载,我不知道.西安半坡人的居址我倒见过了,早期多为半地穴式,即坑壁为墙,地面盖屋顶,穴居的方式,晚期,处地面上,光滑的地面,倾斜的屋面,木柱支撑屋顶,泥草披荡墙壁,简陋粗糙的样式,休闲安逸的意念,处处弥漫着泥草气味,处处弥漫出原始野性,像是同今人的茅庐白屋没有过大分别.金兰寺先民变自然洞穴的野处而为动手造屋的聚居,为増城后人做出一次伟大的奠基.四千年来,增城后人正在这基础上不断地添砖加瓦,看,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山房别墅漫山遍野……站在荔枝丛中,四望是精耕细作长势喜人的农田,与沿途所见并无二致的村舍,如果不在有关领导带领下踏勘一番,谁能相信这片土地就是增城先民的家园?岭南文明的摇篮?

金兰寺贝丘遗址是博大的,渊深的,它与南海大同灶岗遗址、西樵山鱿鱼岗遗址、佛山河宕贝丘遗址相并列,同为岭南原始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遗址要挖掘才能激活,才能看到,金兰寺贝丘遗址尚凐埋深土.有人告诉我,石滩镇拟定在此处筹建金兰寺史前博物馆.于是,一阵欣喜.我能够想象到:不久将来,考古专家云集金兰寺,蜷伏在土坑内辛勤工作,几米深的坑道,近万平方面积,靠手工挖掘,有时用小铲,有时用毛刷,有时用筛子……一座大型博物馆建起来了,游人如鲫,金兰寺这个不起眼的村庄,从一个地名逐渐变为一个科学用语,蜚声华南,蜚声华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