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惟录》,原名《明书》,作者查继佐(1601-1676),为“明朝-南明”史事的纪传体史书。该书所记,始于洪武迄于南明弘光、隆武、永历、鲁王朱以海、韩本铉各代,记农民起义之事尤较他书为详。是研究明代,包括南明历史的比较有系统的资料。该书写成后,即复壁深藏,秘不示人,冀以免祸。原稿涂抹殆遍,不可卒读。辛亥革命后,始见于世,藏于吴兴刘氏嘉业堂。1936年,商务印书馆据该藏本影印出版,收于《四部丛刊》三编中。 《罪惟录》的材料来源,关于明末史事,一部分是作者自身所经历,尤其关于鲁王政府的历史,作者就是当事人。许多人的传里都有关于他的记载。一部分是调查访问得来的.这在许多篇章中都有所说明。查继佐是明末清初人,反清斗士。当时心学流弊丛生、空谈入禅,很多人更把心学视作明朝灭亡的根源,查继佐也是其中之一。因此,《罪惟录》对心学一派大儒的记载皆有偏颇。所以书中有不少缺乏考究的地方。《罪惟录》卷十《理学诸臣列传》有明代大儒湛若水的传,有明显以讹传讹的部分。 首先,书中对湛若水的简介有一处错误,湛若水是字“民泽”而不是“名泽”:“湛若水,字元明,广东增城人也。初名雨,字名泽。性颖敏,自少知学。”其对湛若水烧毁科举准考证后师从陈白沙、中进士、与王阳明在京师同时讲学、出使安南、不接受安南国王的馈赠、为母庐墓(注: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三年等事迹都有所记载:“弘治壬子,以《书经》举于乡,轧焚其路引,从讲学白沙之门。登弘治十八年进士第二人,授编修,与王阳明倡道学于京师,学者称甘泉先生。使安南,册封国王黎晭,却其馈不受。母丧归,庐墓三年。” 书中又提到湛若水让来求学者先学习礼仪、主讲随处体认天理、劝诫以天气炎热为由中止经筳的嘉靖皇帝要勤政亲贤、皇帝对湛若水的建议表示认同的事迹:“开礼舍僧寺,士之来学者,令习礼三日而后听讲,揭示学者以随处体认天理为要。嘉靖初,升侍读。上以暑月辍经筳,并免午奏。若水疏陈豫戒逸豫,以谨君德,敬天侍亲,劝政亲贤为汲汲(注:勤求不休的样子)。虅(注:允当)杨廷和、孙交、林俊宜赐召问,以取承弼(辅佐皇帝)之益。上嘉纳。” 湛若水在《乞谨天戒急亲贤疏》引用了《易》的“屯”、“否”寓意君臣缺沟通,让嘉靖皇帝脸色严肃起来:“复疏论时事,谓读《易》屯、否,有似此日。上为敛容。”由于湛若水正直敢言,又有真才实学,不久就得到升迁,《罪惟录》记载道:“历南国子监祭酒,开讲院,与诸生论学,刻《心性图说》。未满考,生礼部侍郎,疏《陈天德王道》,上嘉纳。上制《敬一箴》成,若水仿《大学衍义补》作《格物通》以进。十二年,进《古文小学》。十五年,进《二礼经传测》,累迁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献《祖陵颂》十章,條(注:旧时下级向上级分条讲述事情)留守十事。” 这里有值得商榷之处,湛若水的《格物通》虽然与丘濬(1420-1495)的《大学衍义补》同为论述帝王治国平天下之道,但不能就说前者是仿照后者而写的。时任南京礼部右侍郎的崔铣看到湛若水参赞机务期间的行事记录后,写了篇《参赞事略跋》对湛若水赞颂一番。湛若水所到之处必建书院并因此而受到弹劾,《罪惟录》也有记载:“所至必有书院,自新泉、三山、江都、休宁、贵池等处未巳也。御史游居敬上疏论之曰:‘王、湛皆祖宋儒陆九渊,然守仁谋国之忠,济变之才,自不可泯。若水迂腐之儒,其言近是,其行大非,乞戒谕,以正人心,端士习。’” 游居敬所弹劾内容大概是说湛若水和王守仁的学说都是以宋代陆九渊为始祖,不过王守仁忠心为国,有济世之才,湛若水就只是迂腐的儒生,言行不一,希望皇帝警戒湛若水,以正人心。心学在明代影响力虽然很大,却被守旧的儒者及官员贬斥为伪学,又因为心学学子越来越多,所以自然引起朝廷及某些人的不安,希望对心学能够在政治上和学术上进行压制,这就是游居敬弹劾湛若水的原因。由于王守仁平定宁王有功,游居敬只能把矛头指向湛若水。 游居敬颠倒是非,所以无论当时、后世自然都有不少人为湛若水鸣不平,其中明代诗人、史学家支大伦(1534-1604)评论道:“王湛之学即出于陆,亦何诡于圣人?生徒聚讲,即有虚谈,岂不愈于商财射利之党?书院即非敕建,亦何愧于淫祠梵宇之辉煌?居敬不彼之攻,而操戈以戕诵法孔子之徒,真无忌惮之小人哉!” 支大伦的评论大意是说:王湛之学即使是出于陆九渊,亦有何歪曲圣人?学生聚集讲学,即使有虚谈,难道不比一心谋利的人?书院即使不是敕建,对比金碧辉煌的宗教场所亦有何愧疚?游居敬不去攻击那些欺瞒世人的宗教,却对诵读儒家经典的人同室操戈,真是无忌惮的小人啊!清代著名史学家万斯同(1638—1702)评论道:“游居敬劾其学术偏诐、志行邪伪,至请禁若水及守仁所著书,尽毁天下书院。部议从其言。几启伪学之祸,天下恶之。” 由此可见,游居敬的行为受到天下人的厌恶。湛若水所建的书院由于此次被弹劾,大多数被毁掉,这是明代四次大禁书院的第一次。嘉靖皇帝没有把湛若水治罪,还宽慰湛若水一番,说只是禁书院而已,爱卿你不用担心,专心供职。不久之后,湛若水申请致仕也获得批准。《罪惟录》接下来记载:“诏毁其书院。乞休,许之。若水在南都(注:南京,是明朝大部分时间的留都)久,春时劝农,躬诣田亩。闵俗侈汰,定丧祭之制,颁行之,费省而礼举,都人乐从。有刘公庙,聚众烧香,为沉其像于江,绝众惑。贫者或以火葬,买地城四郊,为漏泽园以处之,且置田共时祀。尽毁私创庵院僧尼勒令归俗,后生子多以湛名者。” 版权声明:“增城视窗”(520zc_com)是广州增城最大的本地门户平台,本地特色明显且资讯丰富及时。微博和微信认证号:增城视窗;客服qq:945753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