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8月,番禺区沙湾镇对口帮扶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佳松岭村第二轮工作启动以来,扶贫“双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硕果,为佳松岭村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面貌。尤其是2015年5月,沙湾镇帮扶佳松岭村饮用水工程圆满竣工,彻底解决了当地群众多年来饮水困难的问题,佳松岭村以往生活、生产用水匮乏的历史从此翻篇。 一滴水,制约当地生活发展 佳松岭村地处珠三角地区北端,年均降雨量约为2200毫米,水力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本应能够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提供充足的用水。但由于村内资金不足,水利基础设施缺乏,群众的生活用水只能靠引用村后大山中两处水源的山水。同时,村内仅有一个蓄水池和一个过滤池,加上接驳水源的水管日久失修,致使丰富的水资源白白流走,从而导致饮用水供不应求。 此外,工资待遇较低难以提升管水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取水口堵塞和水管爆裂无人修理,部分群众和厂企偷水不交水费无人管理,村委水费收支不平衡,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万多元。群众和厂企用水日益紧张,用水高峰时期,当地村民甚至连做饭和洗澡的水都没有,缺水带来的不便令村民怨声载道,每逢缺水,村民都纷纷到村委诉苦反映情况。 为了有水用,每家每户还各自打了深水井、在楼顶建设蓄水池。可惜,由于村民打的井较浅,水量无法得到保证,部分村民甚至要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取水。村民用水已经如此艰难,厂企用水之难就更加不言而喻。当地不少厂企几乎都停止运作,甚至部分厂企也计划搬走,这对佳松岭村的经济发展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一项决定,扭转干涸缺水局面 饮用水的匮乏,已经严重掣肘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乃至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紧蹙的眉头下皆是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兴建一个饮用水工程,迫在眉睫,也势在必行。2014年11月14日,番禺区沙湾镇政府、派潭镇扶贫办、包村领导、挂村部门和村两委共同召开专题会议,商讨筹备饮用水工程建设,各方积极提出了各种意见及建议。 会议决定,必须加快启动饮用水改造重点项目,要在11月底前完成工程图纸设计,12月动工建设,务求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并投入使用。会后次日,驻村干部立刻组织村两委干部和群众马不停蹄上山寻找水源,进行实地考察。但由于取水口地势较高、水量时刻发生变化,考察过程并不容易,考察员需要有足够的耐性和经验,分别于早上和下午各上下山一次观察水源情况。 在累计上山次数多达30次后,沙湾镇政府、派潭镇扶贫办、包村领导、挂村部门、佳松岭村村委和设计人员六方共同敲定了设计方案:增加取水点5个,新建和改造旧水管共3297米,建设蓄水池4个、过滤池2个、深水井2个。在新水源处接驳和更换但要确保水量,需新增蓄水池和过滤池,而用地问题又成了一大难题。2014年11月26日,六方人员和用地承租者进行协商,以协调解决用地问题。得悉此乃惠及全村的公益建设项目,承租者慷慨决定,免费提供共300平方米的建设用地。此时万事俱备,一切准备就绪。 一个工程,润泽民生促进经济 2014年12月,工程正式破土动工。经过了半年的不懈努力,克服种种困难,2015年5月,沙湾镇共投入帮扶资金85.03万元的佳松岭村饮用水工程圆满竣工,从此,饮用水系统将灌通全村17个合作社共553户家庭,村民能方便快捷喝上饮用水的愿望再也不是奢望。为方便和长效管理整个饮用水工程,提高管水员的积极性,沙湾镇驻村干部和佳松岭村两委干部出谋划策,决定以招投标的形式将饮用水管理项目承包出去; 承包者需确保第一时间处理水管爆裂、取水口堵塞等问题,同时做好蓄水池的日常清洁和水费收取等工作。这既使整个饮用水工程得到妥善管理,提高了管水员的工作积极性,杜绝了厂企和群众偷水现象的出现,为村委减少经济损失,此外,村委每年还可额外增收5000元承租金,一举多得。 如今,佳松岭村饮用水工程已顺利通过了一年的验收期。汩汩的自来水为佳松岭村带来的改变是革命性的,再也没有村民因为缺水而到村委投诉,过去的怨言全变成今天的赞美:“我们不用再担心喝水问题了,晚上也有足够的水洗澡,建新房也不再需要建蓄水池和深水井,这都有赖沙湾镇的大力帮扶!”。这些都是村民发自肺腑的由衷赞美。 此外,厂企用水也得到了保证,原本计划搬迁的厂企最终一家也没撤离,更可喜的是,2015年还新增了2家企业落户。水通,财通,路路皆通。佳松岭村饮用水工程将进一步打通佳松岭村的经济命脉,为该村的民生和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持久深远的影响,让佳松岭村全面脱贫也步入了快速的轨道。 版权声明:“增城视窗”(520zc_com)是广州增城最大的本地门户平台,本地特色明显且资讯丰富及时。微博和微信认证号:增城视窗;客服qq:945753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