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潭镇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北部,与从化接壤,与龙门交界,是岭南的一个普通山区小镇。但派潭又很不普通,境内众峰迭起,峰峦如聚,山奇水奇石奇瀑奇,山山水水笼罩神奇色彩。这里的地理奇缘之一,是北回归线从镇内穿过。北回归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绕过东半球,绕过西半球,绕过高山、大海、沙漠,绕过陆地上的十六个国家和地区。它一转身,绕到了派潭这个珠三角小镇,途经万能等九个村庄,惠及全镇289.5平方公里。于是派潭成为了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翡翠明珠,一年四季春暖花开,占尽地理优势,虽处幽境而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 而地理奇缘之二,是史前火山曾活跃于此,镇内至今保存火山遗迹。据广州地质专家考证,派潭的大尖山和石人岭是全球保存最古老的火山口和火山颈,其古火山的喷溢时代为距今1亿4千五百万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正因如此,派潭北部山高地陡,层峦叠嶂,地质奇特,地貌丰富,风景绝佳,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派潭早在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即于南昆山麓建圩,彼时因地处高山环抱,山涧的水杨梅树繁多,得名杨梅都。及后,据说派潭境内有一潭,因有竹排泛于潭上而名为“排潭”,几经演变,自明朝确定为派潭,沿用至今。宋、元至明时期的增城地域比现在大得多,除现境域外还包括现龙门、从化两地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 派潭处于增城、龙门和从化三地的交界处,具有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功能,大米、矿产、木柴、牛等商品的交换都要经过派潭圩。那时侯,陆路交通不发达,商品贸易主要靠水路。发源于南昆山、牛牯嶂、鹧鸪山、凤凰山的母亲河——派潭河浩浩荡荡,经庙潭注入增江,河上飘满的无数红的帆白的帆就一路逶迤入东江进珠江,洒落一路山歌小调。 在农业和手工业占主体地位的漫长岁月里,依山傍水的派潭一直是融会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的造化宠儿,是凝聚了许多美好梦想的繁华家园。派潭位于增城北部山区,三面环山。北部为南昆山脉,牛牯嶂山海拨1088米,西北七星墩山中有我国大陆落差最大的白水仙瀑布。地势北高南低,以山地为主,气候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6°c,降雨量2200毫米。 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四季宜人。派潭辖区内有派潭河和大封门等丰富的河流水库资源,溪河交错,建有大封门一、二级发电站;是增城主要林区,林业用地17800公顷,森林覆盖率85%。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荔枝、龙眼、大红柿、凉粉草、粉葛等,其中凉粉草、大(密石)红柿和粉葛是增城有名的派潭土特产。 派潭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史料记载,派潭客家人多于明清期间从粤北的新丰一带迁入。几百年来,客家先民在这块贫瘠而富有的土地上开荒垦殖,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立了新的家园。他们恪守"耕读传家"的传统,重视教育,因而人才辈出。 仅近代以来,偏在一隅的派潭,就走出过太平天国领袖石达开、前清翰林赖子中、民国要员赖作洲、革命前辈宋刚、陈李中等客家人的杰出代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派潭客家人坚决站在正义和革命的一边,使派潭成为东江革命斗争重要的根据地和游击区。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派潭客家人继承和发扬了大量客家特色的民间文化和习俗,如客家民居围龙屋、客家山歌、舞春牛、舞貔貅等,这既是客家文化传统和客家人精神世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极富观赏性的文化旅游资源。“派潭民间艺术舞貔貅”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和“舞春牛”是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镇文化站组建的客家山歌队近年来也在增城区和广州市组织的各种文化汇演中获奖,深受好评。 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是增城乃至广东省内有名的国家级4a景区,面积194平方千米,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水温28℃-73℃,日出水量近4000吨,年接待游客达400万人次。有中国大陆落差最大(428.5米)的高山瀑布——白水仙瀑布;围绕瀑布沿山修建的9999级登山步径,有“天南第一梯”之称; 有九座海拔超千米的山峰,其中牛牯嶂为增城最高峰,海拔为1088米;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分为白水仙瀑景区、大丰门景区、高滩温泉景区、派潭河景区、将军石景区、七仙湖景区、体育休闲区、密石卧佛区、车洞水车景区、牛牯嶂景区等十大景区。 派潭镇着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形成了派潭特色文化体育活动品牌项目。打响荔乡仙境健康游品牌,形成以“生态浴、休闲游、浸温泉、玩漂流、赏卧佛、观瀑布、登天梯、泡氧吧、听传说”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游的路线,全力打造岭南特色旅游小镇、国际温泉小镇。 金叶子度假酒店是准五星级酒店,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中国十佳温泉度假酒店”和“中国最佳休闲生态度假酒店”。锦绣香江健康山谷是准七星级酒店,三英温泉酒店是准五星级酒店;巴登巴登温泉度假酒店和高滩温泉酒店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指定接待酒店,另还有嘉华温泉度假酒店、白水寨综合服务区、森林海欢乐水城正在抓紧推进之中。 近年来,派潭镇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兴镇”的绿色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荣获了“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卫生镇”和“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等“国字号”荣誉。正是:灵山千峰秀,派水万古流;潭泽毓秀地,岁岁好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