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的山水,山有精魂,水有灵性。由“排潭”谐音演变而来的“派潭”称谓,就暗示着该地山高林密,湍流成潭,伐木放排,劳作热火。史载北宋初期即依南昆山麓傍涧谷河流而建圩,此后,从化、龙门和增城与该地因商品集散而交集往来,进而通达四方;商业的繁兴,吸引着人丁聚集,特别是由中原地区迁徙粤北再移居至此地的“客家人”,携带着中原中华文明的基因,在此落脚繁衍,传播人文。 再经超过千年的繁衍生息,派潭人民以其正直、仁厚、诚朴、善良的品质,以其聪慧、干练、勤奋、进取的身手与此地山此地水交融亲和,使得此地山寄予精气和神韵,使得此地水赋予情怀和灵秀。派潭的山水胜景多有传说和故事,这是因为她们刻写着派潭人民的人文历史,折射出派潭人民的美好品性。
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坐落于山环水抱的派潭镇墟,孩子们来源于经营劳作于此山此水间的派潭居民、村民家庭,我们的教育环境及人文氛围,因有此地山水的千年滋养,质实而纯善,明慧而灵动。派潭的山水人文,已成为中华大家庭传统文化组成中的一个小部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之一,是引导孩子们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并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就在身边的与我们师生耳濡目染的人文场景、文化风尚及精神价值;我们更有责任将这些内容,转化成可以讲授的校本教材,规划成可以探究和实践的活动项目,引导孩子们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这便有了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的“山水文化,仁智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从办学历程来说,早在2009年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就依托本地山水旅游资源,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可爱的派潭,我的家》校本课程,按“人与生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几大方面编制出版了分年级适用的系列教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调查探索、实践动手等,以其体验性和实践性,赢得社会关注,还曾获得全国“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资源”二等奖。 学校以该项校本教材为蓝本,开展以综合实践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教学及活动,积累了较充分的经验。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及理论总结,也成为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特色打造的重要基础。概括地说,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的特色建设既是对本地历史人文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与当下本地实际的高度结合,还有对本校长期办学实践的总结和提升,这使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的特色建设内涵丰富,形式灵活,开展显效,推进顺畅。 一、揭示特色意旨 “特色主题化”是特色学校建设的一项要求,其实更是我们进行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的第一项要务。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师生生长、学习、工作所处的派潭镇,历史悠远,人文深厚,资源丰盛——这一切用作教育内容时,先得提炼其主题,以顺应教育规律,方便孩子们学习领会以及探究入手。我们就此归纳出特色核心内涵,并将此作为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进行特色学校建设的工作方向和指导思想。 就特色核心内涵,我们将其分解到各个方面,化作各项具体工作指引,其主题表述是:办学特色为山水文化,仁智教育;办学理念为乐山乐水,仁智兼修;办学目标为山品立身地,才艺大摇篮;育人目标为培育厚重如山、灵动如水的现代公民;校训为立仁求智,登顶为善;校风为文明奋进,沉着追梦;教风为包容善教,唤仁启智;学风为勤思好学,合作共进; 我们借用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语及其语境语义,揉合并表述的办学特色是,“山水文化,仁智教育”——作为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特色建设的中心语,关键句,一方面是对本地山水胜境及人文内涵的点化,其“仁智”一词,恰好是对派潭人民美好品性的切当概述。该项核心主题,则须贯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这便有了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校风、教风、学风等主题表述。 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是特色核心主题具体化的一个方向,“办学”是对教师的任务导向,“育人”是促学生成才的方向指引——这两项“目标”,让教师明白,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品格培养,同时还要培育学生的知识才学及艺术素养;后一目标让学生懂得:要成为顺应新时代的有用人才,眼下要做的是,培育德行、积蓄知识、修习才智,最终成为德才兼具、品性强韧、适应性强的时代新人。 具体的目标又要有具体的工作来推进及实现,校风、教风及学风则是从这个角度对教师、对学生及校园氛围打造提出的指引。就特色主题内涵主旨的表述而言,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在“理念厅”立有木雕对联,大书:“智者乐水水到渠成好学者方为善;仁者乐山山高路远有志者终登顶”。其意图主要是,用传统文化形式表现特色主旨内涵,以彰显特色文化由内到外的意韵及语境,以达到入眼入心的效果。 二、营建“物象”“意象” 特色学校建设的另两项内容的要求是,“文化物象化”和“校园诗意化”。这两项内容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彼此映衬、互为依托。涉及到“物象”和“意象”两种概念,其所表达的一方面是特色意旨内涵,即为“意象”;另一方面,“意象”需要借助于具体场景或艺术形象来外显,即为“物象”。 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在“文化物象化”和“校园诗意化”这两方面的工作上,在新校园建设设计阶段,就考虑了这项元素:校园地址前低后高,校园建筑随形就势,层层递升,呈现“山”的“步步登高”之意;与之配合的主干道自然也呈“逆流而上”的水意和进取之意。 作为集中体现办学意象的徽标——校徽,所融合的形象元素主要是:主色调为深蓝,配以山形,寓意青山绿水;间以红日,红色透现激情,象征事业蒸蒸日上;将地名指认的“派”字加以艺术变形与红日组成展翅雄鹰,以激发师生昂扬奋进;还有“1906”记忆的是本校的初建年份,说明的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就校园的“物象”和“意象”营建,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主要着手在“一厅、二路、三苑、四景、五楼”的各处场所及景点上。一厅即理念厅,主要展示山水文化主题的浮雕,校园平面图,办学成果,及定期更新的学校宣传栏,等,既是向家长及社会开放的校园文化场所,也是供学生学习的实物。厅前门柱上大书的“智者乐水水到渠成好学者方为善;仁者乐山山高路远有志者终登顶”对联,集中表达了理念厅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