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政务文宣 查看内容

增城区三千街坊练咏春 难度低易入门 习者自强 从拳馆到广场更“接地气”

16-8-18 13:0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800| 评论: 0

摘要: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少林拳之南拳的一个分支,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等地。近年来,随着《叶问》《一代宗师》等以咏春拳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热播,咏春拳被广州市增城区越来越多的街坊所了解,学咏春拳之风随之渐起……据了 ...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少林拳之南拳的一个分支,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等地。近年来,随着《叶问》《一代宗师》等以咏春拳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热播,咏春拳被广州市增城区越来越多的街坊所了解,学咏春拳之风随之渐起……据了解,增城曾练过咏春拳的街坊超过3000人,以在校学生为主,也有白领、公司老板、退休老人等,习拳者中有6岁的少儿,也有60多岁的花甲老人。


三千街坊练咏春,老少皆学

“2008年底电影《叶问》上映,咏春拳开始走进大众视线,后来一系列咏春拳题材的电影,让更多的人见识了咏春拳。”区咏春拳协会会长刘建均向记者介绍,2009年开始,荔城街就陆续出现了几家开业授徒的咏春拳馆、咏春拳培训教学点。2011年11月,广州市增城区咏春拳爱好者申请成立增城区咏春拳协会。如今,除荔城街外,新塘石滩派潭等镇街也陆续出现了多间咏春拳培训教学点。

2016年8月中旬,记者来到位于荔城街的广东省武术协会咏春专业委员会阮奇山咏春拳训练基地走访。只见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拳馆里,30多名学员正在学拳,他们跟着教练的口令不时变换动作,摊手、膀手、伏手……一招一式学得分外认真。自由练习环节中,有的学员在镜子前默默研究套路拳;有的学员进行实战对练,并不时交流拳术心得;有的学员则围成一圈,轮流示范表演小念头套路拳……

从拳馆到广场,更“接地气”

“阮奇山咏春拳”是咏春拳流派之一。当年的阮奇山在研习拳术中融会贯通,将咏春门的拳、桩、刀、棍等功技集于一身,与叶问、姚才曾被誉称为“咏春三雄”。记者走访时了解到,广州市增城区学咏春拳的街坊练习的多是“阮奇山咏春拳”。“2016年暑假班有40多人在这里学习咏春拳,多是中小学生,男女比例约为6:1。周末班有不少公务员、白领、学生来学。”咏春拳教练陈健驹对记者说,近年学咏春拳的街坊越来越多,由于场地有限,为保证教学效果,每期课程他们只招收几十人,教学的内容是“阮奇山咏春拳”基本散式、小念头套路拳及咏春拳自由搏击等。

记者走访时了解到,2012年暑假开始,增城区咏春拳协会会员常利用闲暇时间到社区推广咏春拳,向一些街坊免费提供咏春拳教学。2016年暑假,增城区咏春拳协会派潭分会在派潭镇圩成立并设立咏春拳教学点,在派潭广场免费为群众教拳。这样一来,学习咏春拳不仅限于在拳馆或培训班里,街坊在参与社区活动中也能接触并学习到咏春拳。咏春拳从拳馆逐步走向社区、广场,越来越“接地气”,愈发被众多街坊所接受、喜爱。

难度低易入门,习者自强

练咏春拳的街坊,一为强身健体,二为防身。此外,也有不少人因功夫情结而学习咏春拳。10岁的李梓皓从小就有武术梦,喜欢看《叶问》系列电影,2015年暑假开始学习咏春拳,学拳过程中尤为认真。“学了一年多,不仅身体素质得到了改善,整个人的精气神也越来越好。”李梓皓说。从5年前开始,练习咏春拳就已成为张维予的日常运动。

记者从他口中了解到,咏春拳虽是富有攻击性的武术,但教练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武德”教育。“教练不让我们用咏春拳去打架斗殴、欺负弱小,但可以在关键时刻防身、帮助别人。”张维予说。“开始接触咏春拳是为了防身,学习咏春拳后,更大的收获在于个人行为及品德上。”咏春拳女学员郑睿祺说,咏春拳让她越来越平静,“现在做事更有耐心了”。

“咏春拳难度低、易入门,对训练场地、器材没有什么特别要求,最重要的是对练习者无年龄上的限制,只要四肢健全、6岁以上的正常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刘建均说。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练习咏春拳的街坊,在他们看来,咏春拳在增城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养生健身功效显著——拳术动作中的各种腿、手、身体各关节拉、伸、拧、动,可使少儿的骨骼和力量得到增强,提高筋脉、关节弹性,从而增强体力和柔韧性;

年轻人通过练习咏春拳,既可增强体质,又可有效防身自卫,还能缓解各种“亚健康”症状;老年人通过练习咏春拳,外强健筋骨,内改善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内循环系统,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咏春拳的魅力应当为更多人了解。”刘建均说,目前,咏春拳正逐渐走进社区、学校、农村,更多群众因而了解、体验咏春拳法,感受其魅力,因而习之,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

相关资料:咏春拳

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较其它中国传统武术、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咏春拳是以“中线理论”等理论基础为内容、而颇具特色的南拳拳术,强调使用正确的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来导出肢体的灵活应用;

其内容主要包括“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主要练习方式为双人对练的“黐手”“黐脚”等;辅助器材有贴墙沙包、三星桩等;训练器械有木人桩、刀、棍等。2014年11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申报的“咏春拳”项目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关于咏春拳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和历史版本。

而发展至今的咏春拳实质上是经过历代咏春先师逐步发展完善而成。虽然有许多人认为咏春拳源自川滇边区,流行于福建,而扬名于广东佛山,但是由于文字资料的缺乏,有关咏春拳的历史只在群众中口头流传,再则就是野史小说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说法就互有出入,故有关咏春拳的起源,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