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新闻热点 查看内容

增城人很幸福?实情是北部85个村中有81个是贫困村

11-2-21 10:2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2727| 评论: 0|来自: 广州日报

摘要: 兔年新春伊始,广州北部山区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1年2月11日,省委常委等率队一个不落地走遍广州北部山区增城市派潭,正果,小楼8个镇,展开实地调研,共商城乡统筹,山区发展大计.连日来在深入走访广州北部8个山区镇,发现 ...

兔年新春伊始,广州北部山区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1年2月11日,省委常委等率队一个不落地走遍广州北部山区增城市派潭,正果,小楼8个镇,展开实地调研,共商城乡统筹,山区发展大计.连日来在深入走访广州北部8个山区镇,发现机遇与挑战同在,传统种植业经济收入不高,外出打工造成了镇村空心化,一些农村家庭存在种种现实的困难迫切需要外力帮助脱贫致富,而山清水秀等天然资源又成为发展的新机遇.

 



增城市等北部山区扶贫开发目标

到2012年底,被帮扶的贫困村年集体收入基本达到10万元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基本达到5000元以上;被帮扶的8个镇文化,教育,医疗,体育,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给排水等市政公用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其中中心学校的教学设施与环境达到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和功能布局达到国家建设标准,镇容镇貌有大的改观,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有突破性的发展.小楼镇位于增城市北部,辖20条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4.8万.有17条贫困村,占85%,村集体收入年均不足2万元;困难群众917户2225人,占总人口4.6%.2011年小楼镇的目标是在增城市北部小楼,正果,派潭三镇中率先脱贫.

留守劳动力种田靠天吃饭

山窝中有村,村躲在山窝中,小楼镇秀水村的赖国强靠栽种水稻为生,7担谷物是其一年主要收入.“我也很想外出打工”,赖国强一家四口生活在政府资助的残疾人安居工程房屋内,妻子患有精神残疾,两个小孩分别上学,“如果我外出打工,家里人就难以照顾.”赖国强一家耕作3亩土地,“主要都是种水稻,如果天气好,风调雨顺,收成好的时候有7担(每担100斤);天气不好就只有6担谷物.”“能有多少钱?”赖国强说,“只能管好两顿饭,不饿着,钱就没有什么了.”秀水村负责人介绍说,该村位于小楼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13公里,距离增城市区23公里,是镇内一条贫困村,贫困户多达96户;由于交通不便,传统种植业仍是主要收入来源;全村1918人有800人外出打工.“我丈夫出外打工了,我在家带小孩.”在长岭村,腿部行动不便的周金兰正在烧火炭驱寒.尽管腿部不灵活,周金兰还是自己坚持煮饭,“慢慢煮吧,没办法啊.妈妈有时候来帮我搞卫生,我就做些简单的家务.丈夫在博罗当保安,帮工厂看护大门,每月有几百元收入,一家三口就靠这笔钱维持生活.”外出打工,传统种植业构成了小楼镇农民主要收入来源.

增城农民养龟养出致富之路

尽管困难群众比较多,但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农民也找到了适合当地发展的致富之路.青迳村一些农民就通过养龟开始致富,邓叔是其中一个.“我早年到过宁波搞装修,赚不了什么钱.7年前,我回到家,跟村中养龟大户学习养龟.别人出6000元,我也不卖种龟.”邓叔说,“这头母的黄喉龟每年生20只蛋,每只小龟价值300多元,我一年就赚回来了.养龟不用怎么管理,龟苗就自然长大,每只龟苗每年饲料费用约30~50元,3年后能卖2000多元.”

小楼计划2011年率先脱贫

小楼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镇2011年按照“保障解困,开发扶贫,自强脱贫”的工作思路,围绕2011年在增城北部三镇率先脱贫的目标,实施保障解困和开发脱贫两轮驱动,重点抓规划先行,镇村“造血”功能,一户一策三项工作.首先,由广东省规划设计院对镇区,小楼人家生态产业园区,新农村示范点进行规划,主动对接帮扶单位,以点带面,抓好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自来水厂,青迳村约场村新农村示范点,村级卫生站等一批民生和发展项目前期策划和规划设计,以项目建设促进扶贫开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小楼镇努力增强镇村“造血”功能.在镇脱贫方面,提升产业承载力,做好已落户项目跟踪服务,促进小楼度假酒店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尽快投入运营.在帮扶村脱贫方面,重点培育腊圃迟菜心,青迳养龟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筹建增城菜心合作社作为村集体扶贫项目,实现17个贫困村年集体收入达10万元以上.

派潭镇34个村32个是贫困村

派潭是增城三个贫困镇之一.派潭镇新农办工作人员叶水兵说,该镇有7.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428人.34个行政村中,除了七境村和邓路吓村外,32个行政村都还戴着贫困村帽子.教育和医疗最令村民忧心.上九坡村白水寨景区大门对面的农家客栈里,31岁的张双娣正在厨房打扫卫生.她是上九坡村亚口隆社的村民,自从北山社农民范记育在景区门口开了这个客栈不久,她就过来打工了.张双娣说,她家有9口人,负担很重,奶奶80多岁,公公婆婆也60多岁了.耕地不多,加上外出打工的亲戚送给他们种的地也只有四五亩.

非农忙期间,这些耕地都是由年迈的公公婆婆耕作,她和丈夫及哥哥嫂嫂在外打工.张双娣说,村子里普通人家面临的情况跟他们差不多,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压力最大.“许多年轻人都去东莞打工了,但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不敢离家太远,只能在家门口打打工.”“家中花销很大,女儿在上幼儿园,每个学期去报名收费都要涨一次!”张双娣无奈地说,女儿上幼儿园一年下来就要五六千元,而她最忧心的则是婆婆的病情,“她有心脏病,高血压,每年要住院三四次,2010年12月住了一次院,花了4000元.我听到都要昏过去了!”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热文推荐
  • 增城区新塘镇小区月保车位比买楼前暴涨 而
  • 抗战期间增城派潭“梅都自卫大队”纪实
  • 增城的龙舟活动历史悠久,划舟为乐的荔乡人
  • 记者采访遭增城新塘民警执法粗暴 还动手抢
  • 免费上网!增城市最新WIFI热点分布明细
论坛新闻
  • 增城市六旬老太争当志愿者,为创文处理
  • 增城公安发布首部禁毒题材微电影《妈妈,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