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区新塘镇东部的瓜岭村 有传统的明清建筑 也有异化的中欧式碉楼

16-10-30 03:1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132| 评论: 0|来自: 增城档案局

摘要: 莲塘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莲塘村莲塘自然村。其祖毛武韬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由县城肖郭巷来此立村,至今已有860多年历史。现有人口1300余人,村民多姓毛。该村建筑坐北朝南偏西20°,平面布局呈长 ...
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所驻扎的地址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而位于增城区新塘镇东部的瓜岭村,原来其祖先黄爱闲在明成化初年(1465-1487)离开新塘黄沙头村来到这里驻扎定居,也就是说瓜岭村事实上算是黄沙头村的一个分支。其实宁静古朴的瓜岭村,不仅有传统的明清建筑,还有异化的中欧式碉楼,可谓独特而多元化兼具。


瓜岭村有海外华侨3000多人

那瓜岭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瓜岭瓜岭,顾名思义,其实是因为人们把这块土地基本上都是用来种瓜,由此得来了这个名字。瓜岭村现有村民600余人,海外华侨3000多人。村民多姓黄,是广府语系村,也就是说他们的母语都是粤语。从平面看去瓜岭村的屋子呈长方形布局,建筑占地1.99万平方米。1.99万平方米有多大?挂绿广场的建筑面积大约是3.8万平方米,换算回来,旧时瓜岭村实际上就等于半个挂绿广场的大小。现在村的南面建有新盖的楼房,合计建筑总占地3.2万多平方米。

村前有旷地和果林,近百米宽的东江支流环村前而过,村南村北各建了一座门楼。村前村后各建1座炮楼(更楼)。其中约有70%为古近代建筑,约有30%重建或维修改变了原貌并夹杂其中。古近代建筑中有7座祠堂、1座家塾、1座玉虚宫和约200座民宅。民宅中约有30%为三间两廊传统建筑.作为广府居民最具代表性意义的建筑,三间两廊是四合院传统的延续,只是因为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而发生了变化。

以三间两廊为基本格局,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增删。地屋狭窄,可舍去一廊一间;占地广阔,可以数间三间两廊联立成建筑群。三间两廊是广府居民的中大型住宅,基本格局为“三间两廊”。所谓“三间”,即一列三间悬山顶房屋,明间为厅堂,两侧次间为居室。屋前天井,天井两旁为廊,此谓两廊。天井下方以围墙封闭。整座房屋平面为规矩的长方形。两廊中,右廊开门与街道相通,一般为门房;左廊多作厨房。

约有70%为中西合璧华侨楼房民宅。各类民宅的建筑形制及结构大致相同,但规模则较悬殊,特别是中西合璧民宅,大的每座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小的每座占地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村内纵巷长112米,宽1.6-1.8米,多用花岗岩条石铺地,亦有用花岗岩、红砂岩条石及灰砂混合铺地。条石有直铺亦有横铺。条石横铺的纵巷有明沟和暗渠两种排水设施。

明沟在巷的一侧,主要排放雨水;暗渠在横石底下,主要排放污水,较为科学。纵巷前后带巷门(后巷门已不存在),前巷门洞上原有直棂,现仅存门顶直棂孔。门为门楼式五檩人字顶。在第九至第十巷之间有一条宽约2米的排水沟贯穿村的前后。村内无水井,长期以来村民均以村前东江河支流河水为食用水源(现已改用自来水)。

玉虚宫

玉虚宫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新基区右前方约100米广园快速路北面。始建于清代,1999年有维修。坐南向北稍偏东,两间两进(前有天井),总面阔8.3米。总进深11.5米。占地面积95.45平方米。五花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石脚,砖墙搁檩。大门从西面侧入,门前建两柱三架单坡面门楼。门额石匾阳刻“玉虚宫”三字楷书。门左右有一石刻门联,曰“离明奠位泽沛瓜洲;坎德司权恩流湖水”。

门内为四檩卷棚廊,墙楣饰人物、山水、亭榭、花鸟彩绘。封檐板饰梅、兰、菊、竹彩色木雕。天井正面照墙上有砖雕花窗,左右及正面墙上端施彩色灰塑壁画。玉虚宫主要是用来进行祭祀活动。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建筑很多都会涉及到一个名词——灰塑,玉虚宫也不例外,进到玉虚宫里面的话,可以看到玉虚宫墙上的灰塑。灰塑是什么?灰塑是指以石灰为主要材料,在建筑物的墙壁、屋脊、门楼上创作的形如圆雕和浮雕的工艺。

名国黄公祠

名国黄公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新基区街前,是一座砖木石结构广府特色祠堂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坐西向东稍偏北,三间两进,总面阔10.8米,总进深16米,占地面积172.8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头门灰塑博古脊,后堂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青砖石脚,红阶砖铺地。石门匾上阴刻“名国黄公祠”楷书,上款刻“光绪乙酉仲夏孙美中遗命男衮荣建“,下款刻“番禺林国璋书”。

从正面看公祠,首先最吸引你眼球的就是它两边高耸的墙体,从侧面看就像一个“凸”字,我们把它称作镬耳山墙,这种镬耳屋是广府特有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后大家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去辨别些古居民建筑属不属于广府风格的居民建筑。镬耳屋又象征着官帽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唯有功名的乡村方能采用,也是当时家境殷实的象征。镬耳山墙可不只能看又能用,镬耳状建筑除了有观赏功能外,还具有防火,通风性能良好等特点。除了镬耳山墙外,名国黄公祠的砖雕、木雕、石刻精致,具有艺术价值。

宁远楼

宁远楼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东面村前50米的白江涌畔。是一座由华侨为抗击当地土匪、保护家乡而集资兴建的钢筋混凝土砖木结构正方柱状炮楼。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破土动工,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竣工。坐东向西稍偏北,边长6.4米,在楼的四周挖建有宽4米,深5米的护楼沟,这条护楼沟就好比是迷你版的护城河;

它有双扇大铁门,门前跨护楼沟架设铁吊桥,桥两侧有粗大的铁链穿墙入楼内牵拉吊桥,如果遇到敌情只要把吊桥收起来敌人就不能进楼。楼高四层21米,建筑占地162.72平方米。钢板嵌门框,双扇大铁门,门前跨护楼沟架设铁吊桥。四面墙上设有窄长形射击孔。顶层东面外墙上塑“宁远楼”三字,四角处各有一分立的柱状外飘堡自棱外跳挂出,直达三楼后收分为尖锥状,远观酷似捆绑式火箭造型,十分独特。

这种上大下小的设计,一方面扩大了射击面,另一方面又能提高低楼层的防御系数,加上楼外的护楼沟,形成“易守难攻”的局面。楼内首层有水井,二楼后墙镶嵌一方“宁远、棠荫两楼碑记”。详细介绍了宁远、棠荫两楼修建的原因及制定了两楼的使用、管理规定,全文980余字。其余各层设有炮台和土制铁炮。混凝土楼梯设在楼的左侧,攀梯可直上楼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