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宋东海忆述增城丝苗的恢复和发展历程

11-3-11 02:3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194| 评论: 0|原作者: 宋东海

摘要: 我在增城工作38年,其中从事丝苗米育种36年,利用野生稻培育丝苗米品种28年,目睹了老牌丝苗米的自然淘汰,亲自参与了恢复和发展丝苗米的育种和推广工作的全过程。本文拟通过丝苗品种的演变,展示增城丝苗恢复和发展 ...

我在增城工作38年,其中从事丝苗米育种36年,利用野生稻培育丝苗米品种28年,目睹了老牌丝苗米的自然淘汰,亲自参与了恢复和发展丝苗米的育种和推广工作的全过程。本文拟通过丝苗品种的演变,展示增城丝苗恢复和发展的历程。

?

1974年增城丝苗的种植面积为“0”

      增城是广东的主要产粮县(市)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每年上调稻谷给国家超过一亿斤。那时,增城县一年两造水稻面积95万亩,种植的多是“大粒谷”(非优质米),占90%以上。增城是“丝苗”的原产地,原老牌品种是“高脚丝苗”,只能在晚造种植,但面积不多,市场上没有丝苗米出售。我1970年3月到增城工作,通过1970~1971年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后知道,原丝苗品种因年久退化,秆高易倒伏,产量太低(一般亩产只有150~200公斤,历史最高亩产达不到250公斤),许多农民不愿种。

据县农业局统计,晚稻面积49万亩,丝苗面积3万亩左右,仅占6%。但大家都公认米质很好,属特优出口上等米。香港每年要求进口增城丝苗米1700万斤,广东省将任务下达给增城县,县政府当作政治任务下达种植面积给各公社,同时宣布收购丝苗稻谷的奖励政策:每交售100斤丝苗稻谷当作180斤“大粒谷”结算(即叫“加8奖励”),另再奖励50斤化肥。粮所收购的丝苗稻谷全部加工出口,任何人都不准私自购买丝苗米食用。但出口任务还是完不成,因为面积越来越少,产量越来越低。

1974年县农业局统计丝苗面积为“0”,即是说,没有丝苗生产了,原丝苗已经自然淘汰。 当时上下一致抓产量,只要增产了,“三粮”任务就能完成并能留足口粮,有无丝苗无关大局。但我很忧心,因为品种退化了就要淘汰。要恢复和发展“丝苗米”,就要培育出具有传统出口丝苗米特优米质又高产的丝苗新品种。我觉得自己是农业科技人员,大学时是学习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主动挑起这副重担,努力培育出新一代特优高产丝苗新品种。

从1972年开始,我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农技推广)的基础上,增加了丝苗米育种。但育种不是一件轻易的事,不但周期长(一般要五年左右才能育成一个品种),而且技术性很强,还要克服无试验田、无实验室、无科研费以及经常被抽去搞中心工作,难以集中精力搞育种研究等多种困难。为此,我被抽去那里驻队就把种子带到那里种植研究,肩挑双重任务,长期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工作。凡是看准了的项目,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决干到底。可是,新品种尚未出世,1974年原丝苗就自然淘汰了。但这并没有使我丧失信心,我坚信:成功不负有心人,知识和汗水的有机结合,必定会结成丰硕的果实。

成功育成“丝苗选6号”,恢复了增城丝苗
    
   从1972年开始,我每年都配制10多个组合,种植几百个选育种株系。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是我仍然一年又一年地坚持干下去。经过几年的刻苦研究,1978年,利用单株系统选种法成功地培育成新一代第一个丝苗米品种“丝苗选6号”。它比“高脚丝苗’平均矮了8厘米,不但具有传统出口丝苗米的特优米质和风味,还增产20%左右。由于农民喜欢,面积很快扩大,消失了5年的增城丝苗米恢复了!

广东省著名种子专家李善发来增城考察后高兴地说:“丝苗米终于恢复了,可喜可贺!丝苗选6号的培育成功,开创了培育特优高产丝苗新品种的新里程”。1982年12月《广东省种子协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特邀我带论文《丝苗选6号四年来在增城的表现》到大会交流,受到华南农业大学选种教授黄超武等专家、教授的一致好评。七十年代育成的丝苗米品种还有“白丝苗3号”、“国庆早占”,都是特一级丝苗新品种。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