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宋东海忆述增城丝苗的恢复和发展历程

11-3-11 14:3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397| 评论: 0|原作者: 宋东海

摘要: 我在增城工作38年,其中从事丝苗米育种36年,利用野生稻培育丝苗米品种28年,目睹了老牌丝苗米的自然淘汰,亲自参与了恢复和发展丝苗米的育种和推广工作的全过程。本文拟通过丝苗品种的演变,展示增城丝苗恢复和发展 ...
成功育成第一个矮杆丝苗品种“双丝苗2号”
     
20世纪八十年代的代表品种是“双丝苗2号”。它是我在1981年利用“高脚丝苗”与矮杆特优品种“双竹占”配组杂交,经过连续几年的选育,1985年培育成的第一个矮杆(平均颗高88厘米),抗倒伏,米质特优,比原丝苗增产80%左右的“双丝苗2号”,开创了丝苗水稻矮化育种的新里程,使丝苗米育种又前进了一大步。八十年代的丝苗新品种还有“双二早占”1号、2号,桂野占2号、3号和桂野晚占等。?

成功育成第一个“野”字号丝苗良种“野澳丝苗”
     
20世纪九十年代的代表性丝苗品种是含有野生稻基因的第一个“野”字号特优高产、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优良品种“野澳丝苗”。 为了选育成具有较大突破的特优高产、适应性广的丝苗米优良品种,从1980年开始,我大胆跳出常规育种的圈子,另辟蹊径,勇闯遗传育种的重大难题,到野外寻找天然野生稻,直接利用野生稻与国内外优异稻种进行多元配组杂交遗传育种,经过10年的研究探索,攻克了野、栽杂交育种的技术难关。

1990年成功地培育成有具野生稻和栽培稻主要优点的特优、高产、适应性广、抗多种病虫害的丝苗米良种“野澳丝苗”,受到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国际水稻研究所等 国内外权威单位及著名专家、学者、教授的好评。“野澳丝苗”的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在遗传育种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野澳丝苗是利用(中国)桂朝2号与野生稻杂交后,再与澳洲袋鼠丝苗杂交育成的,它是直接利用野生稻与国内外栽培稻品种三元杂交育成的特优、高产、高效益品种。中科院院士卢永根教授、广东省农科院野生稻研究专家梁能研究员、广东省农业厅种子专家李善发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宋东海是继丁颖教授直接利用野生稻于1933年选育成‘中山1号’之后,国内直接利用野生稻种植于栽培稻育种工作的最大成功者。”?
    
 第二、在品种改良和生产实践上有重大突破。(1)特优。野澳丝苗经广东省粮油检测中心测定为米质特一级,出口上优。(2)高产。一般大田亩产400公斤以上,比原丝苗增产一倍以上,高产栽培亩产550公斤以上。例如:增城市三江镇金兰寺村亩产571.2公斤;东莞市塘厦镇西布围村亩产605.25公斤;云南省姜寅农场亩产635公斤。可见其高产性能可与大粒高产品种相媲美,原丝苗品种更是望尘莫及。(3)适应性广。原丝苗水稻局限于增城窄小地方晚造种植,移到广东韶关以北就不能正常抽穗。野澳丝苗不但适宜华南一年两熟,复种指数提高了一倍,而且适宜长江以南13省区广阔稻作区。(4)抗多种病虫害,易种易管,高产稳产。

广东省农业厅著名种子专家李善发在报刊发表推介文章:“新的丝苗米——野澳丝苗。该种是一个既高产又优质的不可多得的特优稻品种。”广东省专家技术鉴定组的《鉴定意见》是:“野澳丝苗为早晚季兼用品种:为矮杆抗倒良种:为地区适应性广的良种:属米质特优良种,为多抗优质良种。该品种的血缘较远,在种质上有新颖性,在技术上有先进性,育成品种经济效益高、品质高、产量高、有重要的实用性。”国家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总站也在《中国农技推广》杂志1992年第6期向全国推广“野澳丝苗”。华南、华中各省(区)大面积引种推广,累计推广760万亩,新增产值5.52亿元。
     
继“野澳丝苗”之后,又成功地培育成桂野丝苗、美野丝苗、长野丝苗、五香丝苗、巴野丝苗、双野丝苗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野”字号系列丝苗米品种,为增城丝苗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良种保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了特优高产丝苗良种后,增城丝苗大大发展了,消费市场也一派兴旺,“挂绿牌”“泰稷牌”两间大型丝苗米龙头企业发展起来了。增城丝苗米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中国农博会金奖、香港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国际农博会金奖等,被评为广州市名优农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又被授予广东省绿色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以广州市增城区赖际熙为首的客籍精英首倡成
  • 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光明小学教师单洁丽 用
  • 增城有段古:西罗乡成立了广州首个中国共产
  • 广州市增城区抗日游击武装:广东人民抗日游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