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大山深处的增城区正果镇银场村 拥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及客家特色村落

18-7-29 03:18|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601| 评论: 0|原作者: 王李英 赖秋映

摘要: 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是北回归线上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增城东北部的千年古镇,是增城最早县治地,也是客家人聚居的主要乡镇,在长久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及客家特色村落、建筑。增城区正果镇银场村占地 ...
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是北回归线上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增城东北部的千年古镇,是增城最早县治地,也是客家人聚居的主要乡镇,在长久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及客家特色村落、建筑。增城区正果镇银场村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有8个合作社,总人口1180人,山林面积约8000亩,耕地面积600亩,2000年以来,村民以种植荔枝为主要经济收入,副有种植什果,快速丰产经济林,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村民人均收入3500元,属边远贫困山区,是革命老区村。银场村民历来勤劳致富,勤俭建家,村民能文明和谐象相来往,社会治安良好,待人热情和气,有一片好山好水的绿色世界。


一、大寨客家古村

大寨客家古村位于增城正果镇东部,距离正果镇政府约12公里,属正果银场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东邻龙门麻榨石村,南邻银场马岭村,北邻乌头石白面石村,西邻银场高排村。地势呈锅形,是块小盆地。村场建在锅底平地,四面青山环绕,村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出自南边山上,清可见底,鱼虾可数。

村场呈长方形,客家围屋格局,中轴线上,正中是厅厦,一进,分上下厅,中间有天井,左右有南北厅,各有小巷通往两边廊厦,廊厦各有天井和居室8间,南北两端各有小厅(应是客厅或书房)。南厅墙上镶有”奉旨賞戴五品藍翎”“布政使司總廳””布政司總廳””奉旨賞戴五品藍翎儒林郎”等匾額,中軸綫后面有禾塘和天井,后座是围龙顶,直线排列着居室19间;

中轴线前面也有禾塘与天井,最前方是围墙,从两边包围与围龙顶两端合拢.前禾塘南端有地牢(地下室);北围墙有斗方门连通全村。从村内所镶嵌的匾额以及民国十年版<增城县志>.和<增城王氏族谱>(宗诚公部分)等史料推算,该村开基祖为王姓入粤十六世宗诚公后裔定忠、定民两兄弟,出资者应是定民,建于乾隆后期(定忠后来再迁至低径坳定居。

定民(字王玺),民国十年版《增城县志选举二》乾隆朝所载是“戊子三十三年(1768)五贡”,后为捐监生,曾担任布政使司总厅的职位,该职位总管一个省的钱粮户口并协调各个厅的关系,权力很大.,为一个省的第二把手。至今大寨古村一书房内(银场现任村长王腾绿的祖屋)所镶的“布政使司总厅”、“奉旨赏戴五品蓝翎儒林郎”等匾额即是王玺的职务和皇帝赏赐的荣誉衔。“文革”前大寨老祠堂(岭嘴头厅厦)前旷地竖有两座三米高、60公分宽的旗杆石,应是王玺(定民)任布政使司总厅时所立。

二、秋枫坳客家古村

秋枫坳位于增城区正果镇银场村,是个古老而美丽的小村落。传说距今200多年前,人民迁居至此处时,山坳里有一棵特别大的枫树,每年秋天都红艳得像火焰,后人们就把这个山坳叫作秋枫坳。村前有一株超过两百年的龙眼树,擎天蔽日,树身爬满藤蔓。继续往前走,就能就看见一棵享有盛名、极为珍贵,树龄达五百年的老桂花树。老桂花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四季常青,香气四溢,方圆一公里都能闻到它清雅宜人的芳香。古老的桂花树见证了秋枫坳的兴衰,站在树荫下,让人忘却时间在流逝,时间和花香亦仿佛凝固于此。

秋枫坳客家古村的开基祖为王德元,王德元的十三世祖三聘公于康熙年间从梅县松源迁往马岭村开基,乾隆年间,至十六世德元迁至更偏远的、龙门、博罗交界的秋枫坳开基,建有秋枫坳祠堂和民居。祠堂占地面积250平方米。主要建筑特色为人字封火墙,灰塑龙船脊,硬山顶,碌灰筒瓦,青砖外墙,黄泥屋,麻石门框、门礅,两进一天井,左右青云巷,通达周围的民居,后有后龙山。现仍作宗祠使用。

代表性民居,现存约1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特色为人字封火墙,平脊,黄泥屋,内有牌匾刻有“藏”“龙”二字,枱梁有花雕。保存现状完好,有人居住。另建有秋枫坳门楼等,保存完好。王德元为正果坳开创人,他到秋枫坳开基后,年轻时生活贫苦,常常挑柴炭到正果圩卖,路途遥远,中间必经正果坳,上坡、下坡分别好几华里,陡峭难行。夏天烈日当空,大汗淋漓,更是口渴难忍。

于是决定在坳顶建一座茶亭,为路人提供歇息之所并供应茶水。命名为济饮亭,建造独特,亭盖四米正方,上盖琉璃瓦,四边分别写着“济饮”、“述志”与“含山”、“吞江”。亭内有两小厅,路两旁有两座休息室。靠山边有五座瓦房,作为置放煮茶锅炉及工人住宿之所。另置田产作为费用,路旁种上树木以蔽日。方便了整个三平约及兰溪等地的村民到正果趁圩时来往歇息,备受称颂。

村民称之为“益众亭”,有歌谣曰:“德解百姓苦,元建风雨亭。买路育濃荫,开路怕跌人。济饮其茶水,滴滴沁人心。花尽心血本,善事高于天。建亭功千古,风雨济万民。”又有《德元茶》歌谣:“烈日晒死虾,担重山坳行。口渴要人命,幸饮德元茶。心旷又神怡,阴凉福地也。”

民国十年版《增城县志卷二十五人物五隐德》(409页)记载:“王献书,字,史轩,秋风坳人。父德元,慷慨好施与!见邑之正果坳山径崎岖,绵亘数里,拟建亭施茗,以惠行道。功未竟而卒。遗嘱献书,献书踵成之。故名其亭曰“济饮”,曰“述志”,纪实也。复将山路砌以平石,旁植树木,置田产以为常费。人皆德之。”咸丰四年,社会动乱,献书办团练,维护一方平安,并会合陈维岳收复县城。论功奖军功六品。

三、抗日战争遗址王氏宗祠

高排王氏宗祠位于增城区正果镇银场村,始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特色:客家人王氏宗祠分为上厅、下厅、南北厅,有天井,天井用砂石砌成八卦图,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悬山顶,黄泥屋,麻石门礅、门框,下面有斗方门,围拢式,后有后龙山,两进一天井五间,现仍作宗祠使用。日军侵入增城当天,国军猛烈炮轰侵入祠堂的日军,现仍有炮弹弹孔。保存现状良好。

四、抗战遗址高排客家古村

高排客家古村位于增城区正果镇银场村,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占地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特色为围屋布局,一门楼,中央为祠堂,两端为民居,龙船脊,石灰墙及青砖瓦房结构。保存现状良好,有人居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