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增城概述 查看内容
新闻热点 增城概述 政务文宣 人物事迹 文学作品 吃喝玩乐 风土人情 千奇百怪 历史文化 观点社论 便民服务 商务情报

增城小楼镇竹坑村的人口构成历史考究

11-3-13 04:3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309| 评论: 0|原作者: 刘丽川

摘要: 增城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的东北角,自古以来,增城就是广州至粤东各地的主要通道,为广州的东部重镇。增城地势北高南低,北部群山绵延,中部丘陵起伏,南部是三角洲冲击平原。小楼镇就在境内的北部山区,增江 ...
     增城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的东北角,自古以来,增城就是广州至粤东各地的主要通道,为广州的东部重镇。增城地势北高南低,北部群山绵延,中部丘陵起伏,南部是三角洲冲击平原。小楼镇就在境内的北部山区,增江由北向南从镇东部纵贯而过,再在增城市南部境域流进东江。竹坑村就是位于小楼镇西北方的一个行政村,与派潭镇相邻。

竹坑村民的姓氏与人口构成
   
小楼镇竹坑村委会下有17个自然村:竹坑、上角、下角、和三、简洞、大粉田、河背、上塘、下塘、井头山、车寮、仙  、铺头、新一、新二、南房、横溪,本文所谈的竹坑村即指这17个自然村。竹坑村现有张、郑、黄、王、梁5个姓氏,村委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份17个自然村姓氏分布与人口的简略资料,现录入于下:

   村  民        姓氏       户数      人数
   竹坑           张            19        100
     上角           张         17        110
     下角           张         20        120
     和三           张         19        100
     简洞           张         14        19
     大粉田         张         10        60
     河背           郑         14        90
     上塘           郑         18        120
     下塘        东 张         19        100
                 西 张、王     29        130
     井头山         黄         10        60
     东寮           张         13        80
     仙             郑         12        60
     铺头           梁         16        80
     新一           张         21        160
     新二           张         30        170
     南房           张         16         80
                   黄         16         80
     横溪          张         14         70
     总计          5姓       380户      1750人

此表表现出,17个自然村中只有下塘和南房是复姓村(张、王或张、黄),其余15个村均为单姓村。张姓是大姓,而且占绝对多数:如果不计算下塘和南房2个复姓村的话,仅张氏单姓村就有l0个之多。其次是郑姓,有3个自然村:再次为黄姓与梁姓:黄姓有1个自然村和1个复姓村,梁姓有1个自然村;王姓最小,只与张姓共居下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竹坑村建村以来,村里的姓氏与今日是有变化的,如新编《增城县志》(1955年)第134页的“卷三·人口·增城县部分村庄开居简况”中纪录着“清康熙(1677)”时“夏季华”由“派潭镇九子坑”移到“小楼镇竹坑”,但现在的竹坑村已没有夏姓。第二,村表中的“姓氏”虽统计为5个姓,其实村里原来还有个蔡姓,住蔡屋仔(离竹坑村约2公里),后因人口渐少只剩下2户人家,他们于1984年搬到增城西山村去了。从竹坑村走出去的增城科协退休干部郑九如(70岁)先生说,蔡姓历史上在清代曾出过当千总的蔡其昌。(本文仍以历史上的6姓讨论)。

竹坑村民源流,竹坑村民大部分来自嘉应州(今梅县),但进入竹坑的时间有先后之别。

1.张氏:竹坑村张氏为大。在村委会,笔者有幸查阅到经族人重新精心裱修过的《张氏族谱》,这是村里经“文革”后还保留下的唯一族谱。从族谱可知,张氏属“清河堂”,始祖于明“洪武间自宁化石壁移居杭邑城(上杭)东四十里”,因“屡遭火乱……念三公移于程乡松源”,念三公被奉为张氏的松源始祖。至“康熙间”,张氏“迁居增城创业”,这就是张氏从福建移居广东程乡(今梅县),再进增城的简要迁徙路线。
   
张氏虽奉张闻生为竹坑始祖,但最先进入竹坑的是张闻生的三个儿子张现发及其兄弟登发、友发。嘉庆十一年(1806)的“下塘张氏族谱引”中云:“国朝康熙间,我祖现发弱冠,奋然由松源而来增之大坑乡,后则登发、友发二祖陆续偕来,始迎双亲而就养”。这段话正可为康熙四十五年由“八世孙”在“张氏宗系谱”中的“乃父闻生生予兄弟三人,长而成家,乃迁居增城创业”的文字作了补充说明。
   
族谱纪录张氏移居增城的时间是“国朝康熙间”,但未说明是康熙几年。在正常年景,族谱一般是三十年一修,但具体到每个家族,修谱时间会有所不同,但最少不会少于二十几年,最多时如遇战乱或社会动荡四、五十年以至更多的都有。康熙四十五年时,张氏已在增城撰修族谱,如照这个规律计算,张氏父子大约会在康熙十五年前后进增,无论如何会早于全面展界的康熙二十二年(1683)。这也就是说,竹坑已有三百余年的建村史。
   
在新编《增城县志》第126页的“卷三·人口·增城县部分村庄开居简况”中纪录着“开居[fs:page]始祖张玉发”于“清康熙(1722)”到“小楼镇竹坑”“开居”。1722年是康熙六十一年,而张氏在康熙四十五年已在增城编修族谱了,新编《增城县志》在开居人与进入时间上应有误。因因为在竹坑的时间有限,其他几个姓氏又都没有保存下族谱,他们的情况均为郑九如先生在村里调查后转告笔者,下面分别叙述。

2.王氏:王氏与张氏是表亲,也从松源迁来。王与张的入增时间差不多,现仍矗立在下塘村的张、王两姓共建的开基祠堂,应是这一历史的见证。

郑氏:郑姓在竹坑村为第二大姓。据看过自己姓氏族谱的郑九如先生说:“郑姓在竹坑的开基祖是郑荣初,康熙壬午年间,他从梅县松源山下扛着先祖魂坛来的,以放鸭子为生”。
   
查阅新编《增城县志》,卷三“人口”4中收录了79个姓氏364个村庄的开基历史,其中郑荣初就榜上有名,“开居地点”是“小楼镇竹坑上塘”;“开居朝代”是“清康熙(1702)”;“何地迁入”是“嘉应州”。1702年,正是壬午年(康熙四十一年),郑九如先生没有记错自己祖先的入增时间。郑氏比张氏、王氏要晚到竹坑二十多年。

4 黄氏:黄氏来自梅县的松口,比张、王入增时间要晚,具体时间已无考。

5. 梁氏:梁氏从博罗县打鼓潭迁来,入增时间也比张、王要晚,但具体时间和黄氏相同,无考。

6。蔡氏:蔡氏原居福建莆田,后迁到广东揭阳,以后又迁入增城的西山村,1810年(嘉庆中期)前后有一支蔡姓搬到竹坑。蔡氏应是进竹坑较晚的家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