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貔貅舞扎根校园焕光彩 承载着客家人淳朴的风俗民情

19-6-20 02:4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431|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在增城区派潭镇和正果镇等客家地区流传着一种特别的舞蹈——貔貅舞,又称“客家猫舞”“客家醒狮”,是当地客家人为庆祝喜事、欢度节日而开展的民间活动,既承载着客家人淳朴的风俗民情,也是客家各宗族之间维系感情 ...
增城区派潭镇和正果镇等客家地区流传着一种特别的舞蹈——貔貅舞,又称“客家猫舞”“客家醒狮”,是当地客家人为庆祝喜事、欢度节日而开展的民间活动,既承载着客家人淳朴的风俗民情,也是客家各宗族之间维系感情的重要纽带。2007年,增城貔貅舞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270多年的沉淀,貔貅舞在增城客家人心中早已扎下了根。为了让这门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下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貔貅舞传承人张永木改变了貔貅舞只传同族的规矩,广收弟子,与弟子钟伟宏将貔貅舞推广进校园,让更多孩子参与进来,一同传承传统艺术。

增城貔貅舞扎根校园焕光彩 承载着客家人淳朴的风俗民情
(增城区派潭镇的派潭中学貔貅队参加表演)


历史:流传270年,寄托人们美好愿望

相传貔貅是龙的第九子,它长得狮头虎身,是一种以财为食、只进不出的凶猛但吉祥的动物。客家貔貅造型是以中原貔貅为原型改造的,貔貅舞伴有武术表演,以拳、棍、大刀、双刀、快钯、二棍、排滚等为主,体现出貔貅舞的特色和实用性。据了解,增城貔貅舞的起源一说兴起于明末,一说兴起于清乾隆年间,而乾隆年间客家人大批迁入增城,距今约270年。

“增城貔貅舞以‘采青’为主要线索,‘青’即红包,用青叶捆着置于高处。”钟伟宏介绍,以前采青是检验一支貔貅队有无实力的标准,艺人用盾牌相托搭成人梯,“青”放置多高就要攀多高。现在为了保障艺人的安全,貔貅舞里的危险动作都剔除了,主要是为了弘扬武德、强身健体。增城貔貅舞的角色较为多样化,有貔貅、大头佛(沙和尚)和猴子(孙悟空)。

据介绍,它的故事源于一个传说:唐代,唐僧师徒四人往西天取经,途经岭南时发现该地区的客家人深受瘟病之苦。因此,唐僧派孙悟空前往昆仑山舌燕洞去降服洞中的一头狮子。唐僧将七月初七定为狮子诞辰,并于此日带领徒弟和狮子下山,为当地客家人驱瘟驱灾。据说,貔貅舞表演中的沙和尚其实是唐僧的化身。因此,无论后来人们观看的表演怎样变化,当中一定有沙和尚和孙悟空两个角色。

钟伟宏表示,与其它地区的貔貅舞相比,增城貔貅舞具有自己的特点。造型上,它的道具外形独特,除了长长的“猫身”,圆圆的脑袋上却是一张“猴脸”,远看像一个“猫头”。“现存的‘猫头’主要有两种,一种有一只独角,另一种则没有角。‘猫头’的制作材料以泥巴和纸为主,程序较为简单。”钟伟宏说。此外,增城貔貅舞中的貔貅有性别之分。通常,如果出现一只“大猫”和一只“小猫”,则代表“猫妈”和“猫仔”;若只有一只“猫”出现,则是“猫公”。

增城貔貅舞的表演过程也具有鲜明特色。在正式开场前,通常有一个“打四门”的仪式,即表演者拜四方土地神。随后,貔貅在未正式着装的沙和尚的带领下,伴随锣鼓声进出“狮门”一次。正式表演则由一手拿蒲扇、一手拿一撮树叶的沙和尚逗貔貅入场开始,同时孙悟空也进场开始表演。期间,貔貅会就地跳跃、翻滚,并在锣鼓伴奏下与沙和尚、孙悟空有节奏地表演一套程式,如拜山、出山、逗猴、采青、归山等。“整个表演过程有嬉闹、游戏而没有打斗,人与兽和谐相处,呈现出热闹、祥和的气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钟伟宏说。

发展:进校园办社团,教授学生舞貔貅

“20世纪50—70年代是增城貔貅舞最兴旺的时期,男女均可表演。”钟伟宏介绍,当时增城每个客家地区都有貔貅队,貔貅舞的锣鼓声不绝于耳,盛况空前。然而,改革开放后,受社会经济转型的影响,舞貔貅活动迅速减少,甚至面临失传的局面。如今,增城仅剩派潭佳松岭村仍保留着完整的貔貅队。

面对年轻人外出打工、传统艺术后继无人的状况,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貔貅舞传承人张永木改变了貔貅舞只传同族的规矩,协同在派潭中学教学的弟子钟伟宏,于2009年在学校开办舞貔貅社团,并于每周二、周四的第七和第八节课向社员授课。据了解,该社团每年在学校招收社员30人左右,拥有专门的室内外训练场地和多媒体设备。2013年12月,舞貔貅区级培训基地在派潭中学挂牌成立,钟伟宏被聘为该基地负责人。

“社团开办之初,效果并不理想。当时愿意参与进来的学生比较少,他们都认为貔貅舞‘土味’十足。”钟伟宏表示,学习貔貅舞要求具有一定的武术功底,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扎马步训练后,很多学生都被累跑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们学习貔貅舞的兴趣呢?苦思冥想一番后,钟伟宏首先邀请了当地较年轻的貔貅队前来给学生们表演,生动有趣的表演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

其次是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删减一些枯燥的动作训练,让学生们先从较为感兴趣的锣鼓镲音乐练起,接着再进行客家拳、貔貅拳等基本手型和步型的学习。如今,派潭中学舞貔貅社团发展渐趋成熟。为增强学生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社团每学期都要外出参加表演多次。例如,2016年参加增城区民间艺术大展演,2017年6月参加广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2018年12月参加世界定向排位赛暨亚洲杯定向杯表演等,均受到多方好评。

派潭中学高二学生张佳明目前担任舞貔貅社团的社长,在队伍里主要负责舞狮头。“舞貔貅训练非常累,尤其是外出表演时,一场表演短则七八分钟,长达半个小时,要一直保持狮头持续地舞动,不能停下来。”张佳明说,他觉得这种累是值得的,能够将貔貅舞这种民间艺术带到不同的舞台上,将其传承和发展下去,他感觉非常开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