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区用本地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育成一批优良水稻品种

19-8-18 06:2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402| 评论: 0|来自: 增城市志

摘要: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祖先。能在荒野自然生长至今的野生稻,具有特别强的生命力、再生力和对水稻多种病虫害的抗性,其中有的还具有优良的米质,遗传基础十分丰富,是珍贵的濒危野生资源财富,早已被国家植物遗传资源委员 ...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祖先。能在荒野自然生长至今的野生稻,具有特别强的生命力、再生力和对水稻多种病虫害的抗性,其中有的还具有优良的米质,遗传基础十分丰富,是珍贵的濒危野生资源财富,早已被国家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之一。增城具优越的植物生长自然条件,有丰富的野生稻资源。二十世纪80年代初,县农业科技部门利用本地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育成一批优良水稻品种,成为我国对遗传育种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3个野生稻原生地之一。

但此前曾作遗传育种利用的2个原生地的野生稻(即有“中国水稻之父”之称的丁颖于二十世纪30年代初育成晚稻常规良种“中山一号”的亲本——广州犀牛尾(土名)野生稻,和有“杂交稻之父”之称的袁隆平于70年代育成三系杂交稻的亲本——海南崖县野生稻)都已绝迹。对增城野生稻资源实施“原地自然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一、野生稻分布概况

增城县于1980年9~10月根据全国农作物品种资源科研工作会议和广东省、广州市野生稻普查征集工作会议精神,组织专业人员60人在全县开展增城历史上首次野生稻普查。普查结果:全境14个人民公社(镇)中,有10个公社(镇)29个生产大队(行政村)发现有54个小生境的普通野生稻,其中分布面积不足1亩的有20个点、1~4亩的有29个点、5~10亩的有4个点、40亩的1个点,主要在境内的西福河、增江、瑶田河3条水系分布栖生。

其中:西福河流域范围的镇龙、中新朱村仙村石滩等公社有18个生产大队有分布,是境内野生稻分布栖生的主要区域。增江水系的正果公社岳村大队,增江公社夏街、庆丰大队和三江公社新山吓大队,都有大量分布,其中新山吓大滩底(地名)一地,集中栖生的有5亩,分散的有40亩,零星分布的约100多亩,是境内野生稻栖生最多的地区。瑶田河水系的永和公社蒌元大队、凤凰农场和新塘公社塘美、瑶田、新河大队等有零星分布。增城野生稻分布情况表如下:

增城区用本地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育成一批优良水稻品种


说明:①栖生地地名后面的数字是野生稻在该地栖生面积(亩)数。②本表所列54个栖生地总面积为133.25亩。

二、特征与特性

增城野生稻与栽培稻有明显的差别,其特征是:叶鞘普遍为紫红色,少数为青绿色;茎秆较细,少数比较粗壮;大部分长红芒,有些长白芒,个别的无芒;虽是自然生长,但分蘗力强;一般稻穗有30~40粒谷,多的为60粒左右;一年生,早熟的在9月中下旬出穗,迟熟的在10月上中旬出穗,个别的10月底才出穗。

其特性是具有较强的抗性和广泛的适应性:(1)抗病力强。全境已登记的54个小生境点的野生稻,除2个点有纹枯病和稻瘟病外,均未见有病害。(2)抗虫力较强。大部分未见有虫害,少数点有稻蝗、叶蝉为害。(3)耐阴、耐瘦性能好,生命力强。多栖生于阳光充足之地,但在寡阳阴蔽之处同样生长茂盛。(4)适应性广。54个小生境中有属山区,亦有属丘陵、平原区,其栖生地多为荒凼、水塘和溪边、渠旁,既有沃土,也有沙壤、瘠土。根据野生稻的特性,农业科技人员认为,它是培育抗病、高产、优质新稻种的宝贵资源。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