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增城新塘甘涌那难忘的家乡记忆

11-3-23 08:5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939| 评论: 0|原作者: 湛汝松

摘要: 东江河畔的增城市新塘镇甘涌村是我的家乡。甘涌,是我童年的世界;甘涌,给我留下很多难忘的童年文化记忆。家乡的名字和村庄一样美,甘泉的甘,河涌的涌。家乡的名字告诉我,这是一个甘泉萦绕的村庄。村里的每一条河 ...
东江河畔的增城市新塘镇甘涌村是我的家乡。甘涌,是我童年的世界;甘涌,给我留下很多难忘的童年文化记忆。家乡的名字和村庄一样美,甘泉的甘,河涌的涌。家乡的名字告诉我,这是一个甘泉萦绕的村庄。村里的每一条河涌,毎一口池塘,毎一处地名,都有一段历史的记忆,都有一个遥远的故事。

甘涌,紧连新塘旧镇区之东。古代,甘涌是东江口上的河湾。河湾上有一座单独露出于水面的大礁石。从江西滾滾而来的东江水,受到礁石的阻挡,便把从崇山峻岭带来的金泥沉积在礁石周围,然后轻轻松松流进南海。因此,礁石周围逐渐变成东江边上一块沙滩湿地;原来露出于水面的大礁石也就成了一座石岭。

从北边山岭流下来的甘泉,只能从滩涂低处注入东江。年深岁久,流水的坑沟越来越深变成河涌,水面的沙滩越积越高成了陆地,那积水的洼凼越来越深就变成池塘。后来,人们在沙滩上建房,河涌萦绕的地方就成了村庄。这个村庄就是今天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的甘涌村。

童年时,村里有两条河涌,位于旧镇区东边的叫东涌,流经庵堂前的叫庵涌。两条河涌拥抱着的土地就是村场。曾听村里的老人说过,原来村里还有一条水质甘甜清沏的甘涌,可是,从东江带下来日积月累的泥沙却把甘涌淤塞了。从北边山岭流下来的水只能一部分储在洼凼中外,其余便分东西两涌流入东江。东边的就是东涌,西边的就是旧镇区西边的西涌。

村场出现以后,人们把原来甘泉流经的地方叫“甘涌”,把被甘泉浸润的沙滩称“沙园”,把石岭周围的村场命名为“独岗”;那些在原来长水松、生蒌箕、种韭菜的地方建起来的街道就分别冠名水松壆路、萎基街和韭菜地;那些储水的池塘,也按其所在的地方和方位,分别称为墟大塘、沙园塘、甘涌塘、蒌基塘和东头塘、西头塘……

甘涌的地名,记录着家乡自然演变进程的历史记忆;家乡的地名,也给人们烙下一个个耐人寻味的人文记印。元代大德年间,广东道德庆路总管、授奉训大夫的湛露从水路回家乡福建蒲田,途经沙贝(新塘)。当他登上石岭时,发现前面的东江竟是一条十分罕见,从东往西的河流;岭下的独岗是一块由金沙银贝积聚成的土地;四周更见郁郁蓊蓊的四望岗充满灵气,连绵起伏的凤凰岭散发异光。

他断定,这是一方玉带环身的风水宝地。数年后,湛露退休,便举家迁到甘涌定居,成了沙贝湛氏的始祖。明代嘉靖年间,湛露的七世孙,官至礼、吏、兵三部尚书的大儒湛若水,为了纪念先祖,在当年湛露登陆的石岭东麓建了“湛氏宗祠”,让宗祠前边的池塘打上“始祖塘”的络印。数百年来“湛氏宗祠”几经重修,今天已成了甘涌小学,但湛若水嘉靖辛亥年二月题写“宋奉训大夫湛公祠”的石牌匾仍镶嵌在学校的门堂上。

石岭正对的沙园路,是甘涌人引以为荣的街道。今天,用作新塘镇中心小学那座五间三进的宏伟祠堂,就是明代中叶诰封骠骑将军之湛敬所兴建的“忠信堂”。明代武进士湛耀之、武举人湛跃之,清代潮州总兵湛恩荣均出于此。清代乾隆十八年,增城县主簿署(副县级衙门)设在沙园街以后,沙园就一直是新塘的政治活动中心。上世纪末,新塘镇政府迁往新址以后,沙园街才有了点宁静的感觉。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