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吃喝玩乐 查看内容

增城市中新镇坑背村崔太师祠抒怀

11-3-26 10:16| 发布者: 增城视窗520_com| 查看: 1841| 评论: 0|原作者: 湛汝松

摘要: 从《增城县志》知悉崔与之是“增城中新坑背村崔屋人”后,就一直希望有机会到崔与之故乡感受先贤的遗风。深秋,多年萦绕于心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在增城市中新镇有关负责人的引领下,来到崔与之的故乡。眼前的崔 ...

从《增城县志》知悉崔与之是“增城中新坑背村崔屋人”后,就一直希望有机会到崔与之故乡感受先贤的遗风。深秋,多年萦绕于心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在增城市中新镇有关负责人的引领下,来到崔与之的故乡。眼前的崔屋村很小,前边是一口碧水如镜的池塘,后面是一个顶园坡缓的小山岗,几十间农舍被葱笼的绿荫环抱着。秋日斜阳,小村落一派清幽宁静。850年前,崔屋村居住着一个从外地来定居的医生崔世明。崔世明善良而耿直,科场失意后“不为宰相,则为良医”。1158年,这位口碑极佳的良医家里,一个婴儿诞生了。这就是后来令增城人引以为荣的南宋名臣崔与之。

 



小村落清风秀水养储禅心灵气,崔门堂善良耿直培育大志清风。崔与之自幼勤奋好学,聪颖过人。他常随父行医于百姓乡间,深受其父施医赠药,扶贫济困的行为潜移默化而立志救国济民。他父亲行医至新塘沙村(当时隶属番禺),因诊病认识告老还乡回萝岗延师讲学的朝议大夫宣议郎钟遂和。后来崔与之便到萝岗,与钟遂和之子钟玉岩一起受教于钟遂和门下,深受钟遂和父子的熏陶。1190年,而立过后的崔与之在书友林仲介等人的慷慨资助下,终于作出一个人生的大胆选择:到朝庭最高的学府——临安太学读书。

岭南至临安,遥遥四千余里,而政治文化差异更远隔万水千山。在当时的条件下,崔与之的选择凝聚多大的勇气和信心!就这样,一个平凡的人,背负行囊书笈,从平凡的岭南乡村出发,北上临安(今杭州)。临行前,他回到崔屋村,对乡亲父老发出响当当的诺言:“三年学成而归”。

功夫不负有心人。崔与之临安苦读三载,“朝夕肆业,足迹未尝至尘市”,终于践行了向家乡许下“三年学成”的诺言,石破天惊地成了岭南人由太学考中进士的第一人。自崔与之开创了岭南学子由太学成进士的先河后,广州士子纷纷以其为楷模;广州也因此学风渐浓,并逐渐成为诗书礼乐盛行,仁义道德醇厚之地了。可是,如果不是崔与之的后人为纪念先贤在崔屋建了“崔太师祠”,又有谁会知道哺育过崔与之成长的小山村呢?

青砖红瓦的“崔太师祠”静静地座落在村的西头。普通的穿斗式木构架平屋,平常的三进深两天井祠堂,比一般民间祠堂还要简朴的陈设,一切都凸现主人“不以显贵为意”的执著。同行的朋友说,如果不是大门上的石匾镌刻着“崔太师祠”四个大字,他很难相信这就是官授右承相的崔与之府第。

走进太师祠,眼前一片淡然。祠内除了数帖书法和两幅外地崔太师祠的照片外,就是“清献堂”中央供奉着的崔与之塑像了。崔与之头冠乌纱,身穿朝服,正襟危坐于椅上,一双明亮而深邃的眼睛注视着远方。我佩服塑像者匠心独运,造出一代清官公正廉明,关注国势民生之灵魂。我顺着先贤远望的目光,寻找崔与之仕途上的一个个足迹,追忆他几十年为官岁月留下的感人故事:

广西浔洲(桂平),是崔与之仕途的首站。雨季,粮仓因久未修葺而漏。郡守打算卖掉储粮。只任司法参军的崔与之不顾官卑言轻,坚决反对。郡守改变主张,命崔与之负责修粮仓。崔与之将自己居所的屋瓦拆下换用茅草,而把瓦片盖在粮仓上。他的胆识才干,令郡守十分赏识。20年后,崔与之重返广西,升任提点广西刑狱。当时广西包括海南岛和雷州,大部分是荒寂之地。他不畏风波艰险,自带费用跑遍辖区二十五个州。在海南,他大胆查处贪官污吏,费除苛捐杂税,所到之处都深受百姓爱戴。

在淮西,京官王枢密之子称霸乡里,许多官吏都不敢受理。崔与之却不畏权势,秉公判决,责令乡霸退还民田。在淮东,适遇天灾,哀鸿遍野,无数饥民流离失所。崔与之下令打开杨州城门,安置受灾百姓,救活万余难民。嘉定年间,金兵进犯四川,制置使董居宜弃职逃跑,蜀地大乱,人心惊惶。朝廷命崔与之为坐镇蜀中。

他帅蜀5年,不但智勇兼用。令金兵望而退却;而且勤政爱民,大胆起用人才,开展边境贸易,使得蜀中大治,被誉为“岭南古佛,西蜀福星!”金兵南犯,群臣主战主和争论不休。崔与之临危受命,指挥抗金。他既反对屈辱求和,也不主张盲战妄动,而是采用积极防御的战略,确保一方安定,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华。1235年,77岁高龄的崔与之已退在广州养病。适逢广州摧锋军兵变,他再次临危受命,佩剑乘舆登城,派李昴英缒城劝谕,一举平息叛乱,为岭南安定作出杰出贡献。

阳光徐徐西下,我的目光从远处移至堂中“清献堂”三个大字上。当年,宋理宗对崔与之“允文允武,善谋善断”的赞誉何其精辟,朝廷给他赐封的“清献”谥号完全实至名归。祠堂一壁,有民族英雄文天祥对崔与之人格魅力赞誉的书法:“盛德清风、跨映一代”。崔与之高风亮节不但为当代英雄所钦佩,更唤起多少后人的深思与感叹。

古往今来,无德无能而又利欲薰心,卖官鬻爵之过客无数;可功勋显赫的崔与之面对宋理宗任右丞相的诏书不断,却始终以年老多病为由坚辞不受,“轻舟出峡,翩然归里”。他八辞参知政事、十三辞右丞相,成了“白麻不拜”之“千载第一人”。“进则忠职,退则潇洒”,崔与之的人生哲学在八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放射出璀璨的光彩。

今日,屡有官员在金钱、美女前倒下,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现象时有出现。昔日,崔与之离蜀,各路官员送来各式赠礼五彩缤纷,光艳夺目;但他毫不动心,一一婉拒。荔城凤凰山私家园林本是宋理宗赠给崔与之的厚礼,并御书“菊坡”二字。但他却将其改建成菊坡书院,为社会笃学养贤。崔与之清廉高洁的形象,正是今人反腐倡廉的一面明镜。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的书法挂在墙上。我一句一句品读,崔与之爱国怀乡之真情在我心中涌动。此刻,他登临剑阁,极目中原,不胜感慨的形象便映在眼前。

崔屋村,请你莫怪与之未归,因为国患未除,难回故土。其实,每当战事暂宁的“烽火平安夜”,他都“归梦到家山”。这就一个治国贤臣的人格魅力,这就是一个保国名帅的艺术风采。崔与之真不愧为“粤词鼻祖”。他创立了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菊坡学派”,开创了以“雅健”为宗旨的岭南词风,《水调歌头·题剑阁》就是其杰出的代表作。祠堂天井,有几盆盛开的秋菊,小小的祠堂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崔与之一生爱菊,自号菊坡。

退休后,他把广州的居所冠名为“晚菊堂”;手书“老圃秋容淡,黄花晚节香”作联悬于堂前;将““无以嗜欲杀身,无以货财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作座右铭贴于书斋;过着不养妓,不增置秋产,不受各方馈赠的俭朴生活。凌霜不凋,淡雅高洁。菊花的风格正是崔与之灵魂的象征。崔太师祠门口,周围黄菊点点,晚霞映照,熠熠生辉。我俯首采撷数朵,双手捧回堂中,虔诚地敬于崔与之像前。一个深深的鞠躬以后,我走出祠门,对着寥廓的苍穹长吁:菊坡魂兮归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增城区|荔城街|增江街|朱村街|永宁街|荔湖街|宁西街|新塘镇|石滩镇|中新镇|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仙村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