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开基于清朝雍正年间的增城区派潭镇大埔村 人兴财旺的客家人古村落

20-6-29 02:3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905| 评论: 0|原作者: 黄定立

摘要: 开埠近千年的杨梅古都,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可谓钟灵毓秀,山水如画。随着乡村振兴、生命小镇打造计划的逐步落实,这里的古村文化、田园风光再次焕发生机,展现独特魅力。这次要探访的是有近300年历史、开基于清朝雍 ...
开埠近千年的杨梅古都,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可谓钟灵毓秀,山水如画。随着乡村振兴、生命小镇打造计划的逐步落实,这里的古村文化、田园风光再次焕发生机,展现独特魅力。这次要探访的是有近300年历史、开基于清朝雍正年间的大埔村。沿着增派公路北行,距离派潭圩约一公里处,左边耸立的是万科桃源里楼盘,右边就是大埔村的牌坊。牌坊名叫天德门,寓意天地合德、日月同辉。它矗立在村西路口,与桃源里的黛青风景别墅遥相呼应,一派如意祯祥。宽阔笔直的大道直接祠堂村落,金水长流,可谓根基稳而枝叶茂,大势兴而埔地旺。

由牌坊往东走约200米,豁然开朗,赫然出现一座典型的客家人古村落——大埔村原址。村子座北朝南,背靠古木深深草色葱茏的后龙山。村前是占地几千平方米的空旷晒谷场,向前延伸是十亩鱼塘和千亩沃田。立此远眺,视野开阔,一览无余,依稀远山层叠而起,山峰平缓起伏状如笔架,又称笔架山。真是个风水宝地,宜居地方,按中国传统地理风水学,此处布局寓意人兴财旺,步步高升。

村落的正中是温屋祠堂,祠堂大门高悬的红木牌匾上书有“秉辉温公祠”。祠堂始建于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后来在2006年重修祠堂,占地面积达1500平方米。进入祠堂大门,抬头便见嵌字楹联“大天运广,埔地春长”,地面铺有大理石,墙体铺上青砖,龙船脊雕有荔枝、飞禽走兽、鱼、鲜花等图案。跨入正门,迎面是1.5米宽屏风门,左右两扇,雕刻有龙、凤、梅、兰,栩栩如生。

祠堂内宽阔肃穆,高悬的牌匾书有四个鎏金大字“世德作球”,倒金钩的琉璃瓦,古朴黛黑色的金钟架、横梁,都给人以古朴的印记。前檐立有两根花岗岩石柱,前廊梁架采用月梁做法,梁底雕花,梁上架斗拱,檐下封檐板刻有花卉图形,墙楣上绘有精致的壁画,采用穿斗和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明间设砖砌尖拱门,正中设神台,左右民宅,青砖木结构的建筑整体,显得端正雅洁。

祖德功业文化的彰显与传承,又怎能缺少楹联呢!"秉脉接太原三千丰源远流长根深蒂固/辉支衍增县数百载地灵人杰凤翥蛟腾。三百载创业故乡秉辉昭厚德人文蔚起鸪山下/两千年重光祖宇胄裔化群伦紫气长存大埔村"这两幅楹联,写尽了大埔村的渊源和影响,读罢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热心的村干部国洪给我说起大埔村的传奇人物传和故事。

一是孝悌家风的慧公。在清穆宗同治五年(1866年),为褒奖慧公高尚品德、表彰其五代同堂的孝悌家风,同治皇帝御赐“七葉衍祥”牌坊一座。牌坊由将军署两广总署部几署里广东巡抚建造,牌坊现已毁没,仅存“七叶衍祥”圣旨石刻。二是武秀才温成桂温汉成,温成桂考取武秀才的“狮子滚球”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当年他们练武的武馆内,还存有楹联两副:一是育英山房的“育养青年,英培学士”;另一幅是安澜家塾的“安闲清乐澜定波平”。据说现在大埔村的两所学校,育英幼儿园和育英小学,起名渊源就是“育英山房”。

祠堂后龙山是大埔村的一大亮点,占地一百多亩的后龙山面积不算大,但原生态保持完美,深邃青葱,鸟语花香,超过百年的高大乔木比比皆是。有一棵近300年的朴树,根茎呈灰褐色,两人才能合抱;高耸入云,高达20米,枝叶还相当茂盛。在2004年,这棵朴树和另外的一棵糙叶树,被广州市列为保护的古树名木,树身上挂有编号的牌铭。

祖德源流远,宗功奕业长。古村文化很多时就是宗族文化,宗族文化的支点在祠堂,祠堂是族人的魂与根。派潭的客家人历来都有重修祠堂的习俗,修好后必定会举行重大庆祝仪式,俗称“阿公归火”,期盼着先祖的庇佑。伴随着祠堂里震耳的鞭炮声、缭绕的烟火、丰富的祭品、虔诚的颂词,自然地让客家人追思——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又奔向何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