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明代增城新塘镇的湛若水 追随陈献章潜心研究心学 致力于发展广东学术

20-7-7 02:3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872| 评论: 0|原作者: 糖糖说文化

摘要: 明朝中期,随着有关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人们逐渐对"程朱理学"产生怀疑。著名的有王阳明和和尚之间的对话,王阳明问和尚,你修行这么久,会想家吗?和尚听后,思考良久,第二天还俗下山找自己的家。然而,当时外 ...
明朝中期,随着有关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人们逐渐对"程朱理学"产生怀疑。著名的有王阳明和和尚之间的对话,王阳明问和尚,你修行这么久,会想家吗?和尚听后,思考良久,第二天还俗下山找自己的家。然而,当时外部的环境却是违反常理的,政府贯彻执行"程朱理学",大至绘画、书法、文学,小到百姓的穿着、言行举止。连前朝的《窦娥冤》都沦落为不伦不类的东西。

明朝文学大师李梦阳哀叹道,现在看秦、汉时期的作品,都羞耻到想撞墙。所谓"物极必反",压抑得如此严峻,像弹簧一样,压得深,弹簧自身的弹力更强,就越有人会抵制这种禁锢的思想。这时,出现了王阳明、李贽,还有今天的主角湛若水,他们共同成为了明朝心学的重要领军人物。这些人的思想,吸引了同时代的欧洲,他们纷纷感叹,这些思想让我们觉醒了。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中学内的湛若水雕塑)

29岁那年,毅然烧掉准考证

湛若水,广东增城县新塘镇沙村人。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由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成人。14岁开始学习儒家经典,16岁到广州府的官学系统读书。这里要提一提明朝的教育系统。明朝的官学系统经过自西周时候沉淀,多年的经验已经十分成熟。最高级别中央的就是国子监,也就是太学,由六部中的礼部负责全国有关教育、考试的事务,相当于国家教育考试院。中央在当地挑选提学官。

这个职位,也是中央加强中央集权的标志,提学官又叫督学,相当于各省的教育部长。负责监视各省的教育情况、选派生员,这个职位没有实质性的权力,仅仅作为监督者身份出现,是国家教育监督部署。湛若水27岁考取了举人,考中举人之后是有做官资格的,很多人做到举人之后就不继续考了,湛若水没有顺着这股潮流,而是继续学习。29岁那年,他偶然遇到了"白沙学派"的陈献章,毅然将进京赶考的路引,也就是准考证烧掉了,追随老师学习儒学。

恩师陈献章

陈献章是何许人也?陈献章,广东新会人,即现在的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新会是个著名的侨乡,是巴金笔下的《小鸟天堂》,是近代先驱梁启超的故乡。当时南宋最后一场战役就在新会,新会的崖门古战场诉说着宋朝皇帝、大将、大臣跳海殉国的悲壮,部分宋代遗族定居了下来,现在,若是新会赵姓人士很有可能是两千年前的宋代皇帝的后代。陈献章自幼丧父,由祖父亲自带大,祖父从小向他灌输老庄思想,淡然的品格在祖父的培养下早已经烙进骨骼。

日后贵为大儒的他,问到谁是影响最深的人,陈献章毫不犹豫想到的是他祖父。小时候谈到崖山海战,特别是陆秀夫为国殉职的时候,呜呜的哭声从来没有停止过,爱国之心从小就如此的浓烈。经历多次科举考试失败后,他觉得应该自己学问不深,于是远赴江西,拜吴与弼为师。吴与弼是那时候的大儒,教学的方法讲求实践,学生研读学问的同时,还要耕田下地。

天天劳累中的陈献章,渐渐地怀疑"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人总要实践才会发现问题,倘若仅仅对着这个事物思考,没有一个沟通的过程,我们又是怎样获得新的东西?笔者很赞同,"温故而知新"也教导我们多去温习以前的东西,温习东西总要和客观的事物进行交流,没有交流又怎样得到新的感悟?于是他告别了老师,回到了新会老家

广东当时交通还没有以前方便,导致文教发展落后。陈献章这个举人的身份很快得到大家的赏识,甚至有人追随他为师。陈献章的教学方式很先进,相当于现在的"放养"式教学。他上课的时候,先是简明扼要地提出问题,启发同学们思考,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老师就会详细解答。陈献章不会强迫学生上课,学生顽皮,陈献章就会写一首诗让学生惭愧。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快乐教学,就是魔鬼训练。南宋亡国的教训深深刻在这个新会人的脑海里,他组织学生们学武,强身健体。官府还以为他们要造反,后来虚惊一场。

陈献章提出的心学思想,建构了"为学当求诸心"的心学体系。除了从内探求自己的所需要的的东西,还要多多去借鉴古人的东西,多多益善。他主张"宇宙在我"不是自己主宰宇宙,而是在万物面前,我自己的思想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所有事情从"我心"出发。陈献章去世五年后,有一天,得意门生湛若水考取了进士,在翰林院与一个人对谈时,谈吐非凡,那个人赞叹不已,并为自己尚未成熟的思想惭愧,这个人就是王阳明。明代心学的形成,从陈献章开始,湛若水举过先辈的大旗,然后交到王阳明的手中。王阳明随即将它扬名海内外。

自己的感悟

陈献章去世后,湛若水接过师父的衣钵,潜心研究心学。师父去世后,他代以父母葬礼,魏为师父守了整整三年。古人对恩师都很尊敬,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每每经过一个地方设书院的时候,都会设立陈献章恩师的牌坊,80岁高龄为陈献章恩师建祠堂时,仍毕恭毕敬地行驶徒弟的礼仪。他的学说从来不会一家独大,常常称自己的学说是"陈湛"之学,将他的学派称为"广派""广宗"。

湛若水认为"格物"就是"至天理"。他的思想,很深沉的目的就是要结合"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将他们合为一体,他认为,所有相对的东西,例如理与气、心与性、性与行、理与欲、虚与实,其实都是连在一起的。人本来的品性就在冥冥中注定他会做这样的事情,独生子女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很多时候就会考虑到自己、自我边界感、距离感很强,不知道别人为什么会说你自私,即便改了,适应了社会,但是骨子里那种思想不会变。从小有很多兄弟姐妹的家庭出来的孩子,通常很喜欢和人交朋友,很喜欢分享东西。

湛若水还提出,"天地同时一气",心是居于正中的,一切从心这个东西出发。和同时代的王阳明不同的是,他的心学不是"致良知"而是"随处体认天理"。他认为王阳明的心学太过狭隘,仅仅关注自身,他将外面的世界都包括了,主张从物体的本身出发,就是讲究"格物"。

赡养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

湛若水有做过官,守丧三年后,经不住母亲和当地官员的劝解,在南京做了国子监祭酒,75岁致仕。他一生致力于修筑书院,招揽全国各地的人过来研习。广东当时交通闭塞,经过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然而自身隔着南岭的闭塞,仍然逃脱不了"南蛮"的称号。作为担任过京官的人,湛若水致力于广东的教育建设。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修建书院,安顿好广东有志向的读书人。他在罗浮山、西樵山、广州城内的天关、增城的甘泉修建书院。

修建起来的同时,一年四季都在这四个书院来回奔波,指引着别人走向光明前程的梦想。这么多的学生,有些贫穷的学生交不起学费怎么办?于是,他将自己优厚的俸禄拿去卖官田,这样就可以赡养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他的馆田遍布广东、江苏、安徽等地。湛若水没有王阳明这样名满天下,直至现在还有这么多的追求者。他只是做好自身的本分,为广东学术界助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