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我最想的是,再到畲族村走一走。既然机会来了。时间也足够。便启程去了。兰溪畲族村,位于正果镇东部罗浮山西麓。全村 300 余人,有盘、雷、耒 3 姓,分居住在吓水、通坑、榕树窿三条自然村。我曾在畲族村的一户雷姓人家那里住过几天。畲族村人善良勇敢、勤劳大方,热情好客,让我体验到一种崇尚自然的简单真实的生活。我因此而不虚那一次的畲族之行。 当我再次走进正果畲族村寨时,这里的一草一木依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这里的一景一物依然唤起我对畲族村人和简单生活的依恋。长期以来,狩猎耕山和刀耕火种被都市人们误解为穷乡僻壤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那是一种古老朴素的生存理念。一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回归之道。大自然每一次真诚的呼唤,每一次慷慨的馈赠都给予了畲族村奇迹般的成长。畲族村人注定与大自然结下深厚的情缘! 畲族村人是美丽的。他们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却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因而通用汉字。我知道,文字没有民族的界限。畲族村人的民歌、服饰以及其崇拜的图腾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虽然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但是用博大精深的汉字来描绘,同样精彩。 畲族村人是美丽的。他们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尊重自然。不是出于对宗教的迷信,而是出于对粮食和美德的信仰。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学。他们一直对这种哲学忠诚和虔诚。所以不管迁徙流浪、背井离乡,还是辛苦耕作,他们依然饱含热泪,团结一致,不屈不挠。 畲族村人是美丽的。他们珍惜身边的每一箪食、一瓢饮。水和土,火和木是他们的灵魂和仁慈。不管风吹雨打,烈日暴晒。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上自己的劳动成果:大米、大白菜、玉米、红薯。他们住在这个幸福的村庄。畲族的甲骨架住了这片大地。畲族村人祈求风调雨顺。享受丰收的吉祥和喜悦。创造历史的奇迹。他们跟山水树木,兴衰荣辱与共。他们的智慧浑然天成。我相信,只有最美最有灵性的汉字,才能响应这个民族人性化的聚会和感召。 畲族村人固然美丽。然而,畲族村也是美丽的。在来畲族村路上,我照了一些照片。这是我暂别城市生活的见证。走进畲族村这个自由的殿堂,树林、花草、鸟鸣、瀑布与溪流,伴我一路。我忍不住又拍了十几张照片。走过山坡上的怪石路。穿过荆棘、山花、野草的的小径。那依山而筑的石头房、泥砖屋,便呈现在我的眼前。悦耳的鸟声,此起彼伏。使村庄更显幽深。在这里,畲族村人深藏着一份是对大自然的守望和理解。斑驳的石墙,陈旧的梁木,似乎在诉说着畲族的悠久历史和甘苦岁月。 畲族先人记录下的畲族故事,那情节是那么真实细腻,那么鲜活曲折。就这样,畲族故事带我走进时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畲族故事让我感动,让我喜悦,让我舒畅。在这里,我竟然如此自在和轻快。内心不禁涌起一阵激动。在这里,阳光、流水、土地和辛勤劳作的村民,将会演绎多少朴实、动人和幸福的故事啊!我想:恐怕,再多的胶卷也照不完的了。 宋人范成大在《劳畲耕》中写到:“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畲族村人以火烧荒,辟地种田,却十分珍惜和保护原始森林。那些参天巨木,每一棵都是极为珍稀的百年古木。这片土地,林木繁茂,终年泉水不断。就在群山之中,畲族下沟瀑布,在茂密丛林和嶙峭怪石短兵相接之间。滔滔溪水,哗哗不息,飞泻而下,石平流缓,岩陡水急,何等壮观。从水声中,我仿佛聆听到畲族的脉搏的悸动。 我漫步而走。5月23日,傍晚的时候。忽然遇见两个认识畲族人,便跟他们照了几张相片。然后聊了天来,聊了很久很久。聊起当地的变化。聊起增城母亲对畲族人们的关怀。聊起一些政府优惠政策以及扶贫措施。聊起增城母亲带领他们致富,使他们拥有了楼房新居、电视电话和城市的一些基础设施。他们幸福地笑着告诉我,这里终于有了来往的公交车,并且开到了村口! 我知道,他们开始与时代同步,接触繁华的都市生活。我说,我会把照相的镜头聚焦在最美好的地方,拍下更多值得欣赏和回味的照片。离别他们后,我继续行走。走着走着,忽然记得,在一篇文章看过一个关于畲族发展问题的观点:“在现代都市文明的冲击下,所谓文明和物欲横流,会使得畲族村失去这个少数民族固有的原汁原味的民风,只剩下“畲族村”这个名字。” 我挂着背包。走一路,想一路。我觉得,那并非失去,而是融合。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融合!在增城母亲的带领下,畲族村人们必然走向一条更文明,更富裕的康庄大道。雨后的夜空,显得特别新鲜。微风阵阵,夹着泥土的气息,掠过我的脸颊,像是铺了一层细细滑滑的粉底。那阵阵凉风,宛如畲族的精神,就像从正果这片大地散发出来一样。我为此而兴奋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