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吃喝玩乐 查看内容

和荔乡仙境增城的第一次亲密性接触

11-4-10 13:1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0291| 评论: 0

摘要: 我一直抱着一种等待的心情,等待一个流浪的机会。我一直试图更加亲密地接近增城,接近她与生俱来的本质。我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流浪,在增城。这是一个无怨无悔的决定。曾经在我的文章《与增城有关》和《乡愁 ...
闻名于世的“增城挂绿”母树就生长在这里。它永远不会像现代工业的手工品可以制造或者复制。它已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一棵母树。在挂绿广场的东南端,有个 “西园挂绿母树观赏园”。栖身里面的这棵挂绿母树历经了三个多世纪。几经沧桑。见证了增城的历史文化。古树周围建有一片绿地花圃,景色宜人。
  
轻轻地,我走近了这棵母树。或许,我不能承受历史之重。我对它有一种情感的阻隔。但我能感受到,这应该是生命的延续。这更是增城母亲赋予她儿女的一种美的传统。挂绿是荔枝中的珍品,深受历代文人逸士所咏赞。清代陈鼎著有《荔枝谱》,书中曰:“其品质爽脆如梨,浆腋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
  
广东文学家屈大均(1630-1696)曾写诗赞咏:“端阳是处子离离,火齐如山入市时。一树增城名挂绿,冰融雪沃少人知。”屈大均赞其名贵曰:“挂绿最珍,出乎其族。”清宣统年,《增城县志》称“挂绿一种,近以县城西门外西园一株最为名贵,价值桓十余倍于其他。”
  
清代王士正著《北归志》有“南海荔枝以挂绿为第一”之说。诗人李凤修赞道:“南州荔枝无处无,增城挂绿贵如珠,兼金欲购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盘盂。”清代罗香林辑《赖咤文存》中提到:“丰年送挂绿为贡品,欠年送水晶球代之”崔弼《珍帚编》载:“挂绿出增城沙贝,荔枝中第一品也,蒂旁一边突起稍高谓之龙头,一边突起稍低谓之龙尾,熟时红紫相间,一绿线直贯到底,故名。”

关于挂绿荔枝的古籍记载可以开得很长很长。挂绿荔枝我吃过,不过那都是第三、四代的品种。在三江镇的舅舅种植过那些品种。现在已经没有植过了。对于挂绿荔枝的第一代真品,我的认识极其有限。高一时候,我问过当地一位很有经验的果农。他说:“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环绕有一圈绿线。果肉洁白晶莹,清甜爽口,挂齿留香,风味独特。

一般来说,成熟的荔枝,头部圆润,皮上的颗粒稀疏;不熟的荔枝,头部尖尖,颗粒紧密。新鲜的荔枝,果肉是雪白雪白的;不鲜的荔枝,果肉泛粉色、红色。”最后,他还拍拍我的肩膀,笑说:“看荔枝身上的缝合线,线越明显,表明荔枝越好,另外荔枝燥热,一个荔枝三把火,可不能贪嘴多吃!”后来查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也证实当年的那位果农所言非虚。关于西园挂绿的传说,曾经听过两个。我一直认为,神话传说的真实性不必过于考究。关键是传说背后所寄予的美好意愿。
  
其一:唐朝开耀年间,增城人氏何素女受仙人点化,得道成仙。从此,八仙里就有了个何仙姑。何仙姑常常怀念家乡。尤其是家乡令人陶醉的荔枝佳果。她经常回乡漫步于荔枝园中。一次,她留恋西园荔枝园美景,坐在树上纺织丝带。离开时,把一条绿丝线遗留在树上。绿丝线飘呀飘,绕在荔枝果上。于是荔枝果上都有了一道绿色痕迹。
  
其二:八仙中的何仙姑是增城小楼仙桂村人。一天,她云游到西园。见西园风光绮丽,荔林葱茏,便坐在一棵荔枝树上。看月色时候,在手帕上描绣家乡秀美风光。绣呀、绣呀,不知不觉残月西沉,天将通晓。何仙姑便乘风归去,无意中留下一缕绿[fs:page]色丝线悬挂枝头。此后,这棵荔枝的果身,便有了一条绿线萦绕,故名“挂绿”。可见“挂绿”荔枝是充满神仙灵气。
  
几多荔枝红,几多佳话传。两个传说仿佛一脉相承,供人凭思,挂在嘴边,随意交流。正想到这里,忽然记起,东坡居士被流放岭南后曾作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六月盛夏将至。在增城,我们一边领略秀美的自然生态风光,体悟荔乡人民的热情好客。一边品尝最好的荔枝(除挂绿外,还有桂味,糯米糍,妃子笑,三月红,怀枝,状元红,香荔,皇帝耳,等等),呼吸清新的空气。可是想日啖荔枝三百颗,那么提醒一下,还是适可而止。不可贪嘴多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以广州市增城区赖际熙为首的客籍精英首倡成
  • 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光明小学教师单洁丽 用
  • 增城有段古:西罗乡成立了广州首个中国共产
  • 广州市增城区抗日游击武装:广东人民抗日游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增城区|荔城街|增江街|朱村街|永宁街|荔湖街|宁西街|新塘镇|石滩镇|中新镇|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仙村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