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广州增城中新镇坳头村小围垄屋 龙船脊吸纳水乡文化 走出38名秀才

21-12-28 08:3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479| 评论: 0|来自: 广州日报

摘要: 一个围垄屋就是一座村落,这里有客家人的家园乡愁。在广州增城中新镇坳头村保存一座小围垄屋——岗埔围垄屋,为广州地区少见的传统围垄屋。岗埔围垄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该围垄屋围绕祠堂的左 ...
一个围垄屋就是一座村落,这里有客家人的家园乡愁。在广州增城中新镇坳头村保存一座小围垄屋——岗埔围垄屋,为广州地区少见的传统围垄屋。岗埔围垄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该围垄屋围绕祠堂的左右和后面而建,呈扇形,由26个房间组成,保留了前方后圆的围垄屋格局。

2015年9月,该围垄屋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岗埔围垄屋是陈氏村民的骄傲,该村自古秀才数不胜数,堪称“秀才村”。增城区中新镇福和片区坳头村距广州74公里,是一片偏远宁静的山村。该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常住户1336多人,岗埔为其中一条自然村,赫赫有名的围垄屋就位于村中。


增城坳头村岗埔围垄屋 

近日,记者走访这座围垄屋,只见围屋前边,是个深三尺的半月形水塘,水塘往下,是绿野田畴,而水塘之上则是客家围垄屋的主体建筑了。刚过完春节,围垄屋正门坪地上满是爆竹碎屑,大门上张贴着红艳艳的春联。据坳头村相关负责人陈忠良介绍,“颍川堂”是岗埔陈氏的祠堂堂号,相传陈氏家族从河南颍川这个地方迁徙而来,先到福建,后到广东梅州蕉岭,最后迁入增城坳头村生活。

记者了解到,岗埔围垄屋建于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是一座青砖、泥砖、木、卵石三合土混合结构建筑。其以祠堂为中心,左右及背后为环屋带,环绕而成一个前方后圆的对外封闭、内部敞开的整体建筑群。整座围龙屋的中间部分为二进深的祠堂,扇形环屋带则由26个房间组成。


木板和木桩支撑着围垄屋的外墙

整座围垄屋南北阔38.6米,东西深40米,占地1544平方米。在祠堂的左右有宽4米,深17.5米的纵巷,前带门楼式小门,门楼的屋顶及门面墙与祠堂和环屋带相连,使整个村落连成一体。在祠堂的后面与环屋带之间有一块俗称为“胎地”的半月形旷地。2002年9月,岗埔围垄屋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015年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注意到,屋带以后面正中部房间为最高,屋脊为灰塑龙船脊,屋带以后正面正中部房间为中心,屋面绕左右向前延伸依次降低,直绕至围垄屋的正面,以砖砌镬耳封火山墙为正面墙,耸立两侧,并与祠堂前墙、大门组成一组天际线变化丰富的大立面,整个村落为前方后圆的围垄屋格局。在岗埔围垄屋外平地上有两对旗杆夹,村民称其为“秀才碑”,围垄屋每出一名秀才,就竖起一对旗杆夹。“我们这座围垄屋出了38名秀才!”村民说。


围垄屋外平地上的“秀才碑”

进入环屋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径直通过祠堂背后的两道侧门,二是从大屋正面两侧的小门进入,顺着走廊由左至右,26间高矮大致相同的房子依次连接,每间屋子都是一门一窗,整齐有序。值得一提的是,祠堂后正中间有一座议事厅,由青砖搭砌,区别于其他25间普通住宅。

建筑特色:稻壳入泥砖小窗来御敌

在广东、福建等多地都有围垄屋,与它们相比,岗埔围垄屋有什么特点呢?传统建筑修缮专家欧阳仑表示,这座围垄屋为客家传统形制,从建筑投影来看像一个龟背,寓意子孙繁衍、健康长寿。欧阳仑说:“过去宗族兴旺,与家族中男丁多少有密切关系。”有能力起这样一座祠堂一座围屋,就预示着这一房人在这里落根了。”


坳头村岗埔围垄屋祠堂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