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第四支队遗址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道翟洞村榄元三街16号。1944年9月,广东省临委和省军政委员会根据土洋会议决议精神,对部队进行整编,扩编大队为支队的建制,其中包括把江北地区活动的东纵抗日游击队,合编为东纵第四支队。1944年12月8日,在江北活动的三个大队(独二大、独三大和粤北先遣大队)组成的东纵第四支队在永和地区乌榄园(现永宁街翟洞村)宣告成立,蔡国梁任支队长兼政委,练铁任政治处主任,萧光星任作战参谋。 支队辖下共有3个大队、4个直属中队。1945年1月24日,日军占领韶关,打通了粤汉线,粤北沦陷。省临委和军政委员会决定派遣东江纵队两个支队进入北江,开展武装斗争。2月,邬强、李东明率领北江支队,蔡国梁、邓楚白率领西北支队向粤北挺进,开辟粤赣湘边抗日根据地。 同月,东纵政治部主任杨康华传达东纵司令部关于调整第四支队的决定:蔡国梁、练铁调任,阮海天提任四支队支队长,黄业接任政委,谢阳光任副支队长,陈坤任政治处主任,支队辖下的三个大队和直属中队也相应作了调整。1945年8月,因国民党军队多次对永和根据地发动进攻,面对严峻的形势,8月22日,增城县委、四支队领导人在乌榄园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决定主动撤出永和根据地,东移罗浮山。 同年8月26日,根据广东区党委的决定:谢鹤筹、谢阳光调任,杨德元任增城县委书记兼四支队政委,第四支队转移到增北山区靠近南昆山一带坚持武装斗争。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定。同年5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三方面派出代表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第八执行小组,达成了广东中共武装人员北撤山东烟台的具体协议。 同年6月,根据协议,东纵四支队北撤人员由支队长阮海天率领,北撤山东烟台。东纵第四支队组建后,在抗击日、伪、顽的进攻,保卫抗日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东江纵队第四支队遗址,原为一间客家祠堂,祠堂为砖、木结构,深三进,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遗址因年久失修,于1983年水灾中倒塌,不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