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湛汝松追寻明朝大儒湛若水的史迹 通过文学形式系统了解先贤的梦想

22-2-2 08:0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795| 评论: 0|原作者: 湛汝松|来自: 《丹荔》

摘要: 湛若水(1465~1560),广东增城人,世称甘泉先生。他早年拜陈献章为师,钻研心性之学,创立“随处体认天理”学说,成为岭南心学传人。他历任南京礼、吏、兵部尚书,提出“刑德并用,以德为主”的治国方略。他提倡“ ...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增城广场三的湛若水像)


江门新会,是甘泉拜陈白沙为师,研究理学并创立“随处体认天理”学说的发源地。2010年以来,湛汝松多次赴江门,白沙故里、白沙纪念馆、白沙公园、江门钓台故址以及很多与甘泉、白沙有关之处,都有湛汝松的足迹。尤其是陈白沙以衣砵传承的形式赠给甘泉的钓台,两度重修后湛汝松都前往参观,回来后都撰写了小文,使得《钓台》《江门钓台与湛若水》和《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钓台》先后刊载于《炎黄天地》《增城日报》和广州《文史纵横》上。

西樵是甘泉先生最先办学育贤之地。2012年5月,湛汝松在当地朋友和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成员人的陪同下,不仅参观了西樵山内甘泉先生在飞霞洞与九龙岩办学的遗址,而且攀上高峻陡峭的西樵玉廪峰“仰辰台”。攀登西樵玉廪峰“仰辰台”是寻觅甘泉最艰辛的旅程。考察西樵山内甘泉先生遗址后的第二天,湛汝松和大家上午九时就启程。“仰辰台”在西樵山西部玉廩峰饭盖岗上。

因长期鲜有人到,上山根本没有路。湛汝松和大家以树丫作手仗,半撑半探地摸索前进。十人的攀山队伍中,有人被芒草划伤,有人被虫蚁咬痛,有人被根藤拌倒,但大家都坚持不懈。玉廪峰出现在眼前了,但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幸有丛生杂树,大家便借助树木,手脚并用,互相牵拉,终于攀上山顶。“咔嚓”一声,先到的西樵影友把湛汝松和大家兴奋的身影全部定格在仰辰台前,留在相机的时间是2012年5月22日10时13分。

真想不到,摩崖上甘泉先生用茅龙笔题写的“仰辰台”和《仰辰台诗》,经历了近500个春秋仍如此清晰。这是甘泉先生对西樵真情厚意的历史见证。西樵归来后,湛汝松撰写了《西樵山里觅甘泉》和《仰辰台上品古诗》两篇散文。想不到《增城日报》会以“湛若水在西樵”专辑的形式,图文并茂刊于2012年6月14日的副刊上。

天关书院是甘泉先生致仕后在广州居住的湛家园里所办的书院。清初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中绘炙人口的《师弟六皓》故事,就发生在天关书院中。2011年秋天,为了寻找天关书院的故事,湛汝松与文友一起到广州政法路一个停车场附近,找到有与“湛家园”有关的“湛家大街”;可见到的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街,而是条围着一幢楼宇的回形小巷,10多个“湛家大街”门牌分别挂在建筑物首层的门上。

湛汝松访问了几家居民,一个长者告诉湛汝松,停车场左右和马路对面的“天官里”都是当年包括天关书院的湛家园范畴。物质的湛家园早已隐没在历史的尘煙中,但发生在天关书院的故事,却是广州文化史上厚重的一章。刊在2011年11月22日《增城日报》上的《寻找湛家园》就是一篇甘泉先生办学史迹与寻觅过程交融的散文。

2012年年底,湛汝松把寻觅甘泉文化之旅过程中撰写的50多篇诗文,汇编出版了《寻觅甘泉》文学作品集。该书在一次甘泉文化研讨会上与读者见面。从此,湛汝松经常当起外地人或大中学生寻访增城境内甘泉遗跡的导游。2014年,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与广州出版社接受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粤军”项目,编撰出版《心学大师湛若水丛书》,湛汝松因出版过《寻觅甘泉》而被邀请参与《湛若水史迹寻踪》一书的编写。

《寻觅甘泉》一书的内容,都在广东省内,但甘泉先生活动行踪遍及东南沿海多个省份。为了搜集更多史料,湛汝松逐一与以前到各地参加研讨会所结交的朋友联系,请他们帮忙收集。为了史料的准确性,省内以前寻访过的遗址湛汝松都重新核查一遍。记得一次为了见证陈献章撰文湛若水撰跋并同用茅龙笔书写的《慈元庙碑》,湛汝松坐着外孙帮忙开的车,到江门寻找存放碑石的南宋末年崖山海战遗址,但因导航地址有误,到达新会区古井镇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时已近黄昏。当时,身心疲累不堪,但一见到500多年前的原碑,心里却非常快乐。

2018年初,收入湛汝松54篇文章的《湛若水史迹寻踪》终于由广州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湛汝松首次撰写的历史读物类作品。该书问世,为湛汝松的创作册页增添了新的篇章。出版过文学作品集《寻觅甘泉》,又参与编写历史读物《湛若水史迹寻踪》以后,湛汝松以为可以在寻觅甘泉文化之旅好好休息了。但江门市篷江区、惠州市罗浮山和广州市政法路等地又陆续传来新修纪念甘泉先生场馆或标志性建筑的消息。2020年12月,湛汝松又带着思索的行囊与朋友一起逐一到各地参观,为甘泉文化之旅增添新的记忆。


(广州法政路新修的纪念湛若水标致建筑)


●罗浮山朱明洞原湛若水创办的甘泉精舍附近,一脉甘泉缓缓而流的溪旁,一座朱明书院座落于翠绿的山岗下。书院內陈列着甘泉先生的史迹、著作、书法和与王阳明交往的影像;书院外手执书卷的甘泉先生塑像格外引人触目。

●江门蓬江区陈白沙书院里,一座茅龙书苑墨韵萦绕。陈白沙与他的得意门生湛甘泉的茅龙笔书法作品在茅草飘香的廊苑中向世人展现,一块巨大端砚石上的《茅龙书苑记》石刻,见证了江门人对陈白沙和湛甘泉的情怀。

●广州越秀区地贵如金,当年湛家园和天关书院所在法政路,在法政右巷的“口袋公园”文化长廊边,新修了一堵石刻墙,专门介绍湛若水和天关书院、法政学堂的历史,为城市接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看着城乡一处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彰显,湛汝松知道寻觅甘泉之旅仍然在路上。因为,祖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还有很多能增强文化自信,助长社会进步的甘泉。它需要广州增城人去寻觅,去发掘,去传承和发扬光大。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