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区增江流域区域性考古调查实践与利用GIS系统开展遗址空间分析研究

22-2-9 07:5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704| 评论: 0|原作者: 曹耀文|来自: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摘要: 摘 要:增江为珠江水系东江的支流,流经珠江三角洲东部,是广州地区重要的河流之一。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合作,以“考古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支撑,采用区域调查方法,在增城区 ...



(七)成果展示

基于arcgis软件开展的数据分析与研究,主要有遗址空间分布展示和空间分析研究两类。遗址空间分布展示,包括增江流域遗址分布图、各遗址遗物分布图、轨迹分布图等。将遗址点与行政区划、河流水系、地形等图层数据进行叠加,并按照属性信息进行选择性显示,便可根据需要生成遗址分布图(图三)15。将各遗址遗物点与遗址地形图等数据进行叠加,并按照属性信息进行选择性显示(如将不同时代遗物按不同颜色显示),便可生成遗物分布图(图四)。将轨迹数据点与卫星图、地形图等数据进行叠加,根据不同调查队员、不同时间、不同网格分别进行显示,可生成轨迹分布图。此外,利用gis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开展遗址空间分析研究。

图三荔城街三维地形与先秦两汉遗址分布图

图四zjly-67腊岭遗址遗物分布图

二、调查收获

(一)增江流域先秦两汉考古学文化序列

本文所述五镇街的调查合计时间近1年,调查网格973个,共计复查和新发现各时期遗址451个,其中先秦两汉时期遗址438个。最终有效采集遗物信息经整理有8735个,其中先秦两汉时期遗物信息整理了8552个。通过对各遗址遗存的综合分析,基本确立了增江流域先秦两汉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依次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西周至春秋、战国至南越国、汉代共4期(图五)。

1.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

共有231个遗址发现该期遗存。采集遗物较丰富(图六),种类多样,以陶器残片为主,另有较多石器。陶片以夹粗砂软陶为主,灰黑色居多,还有红褐、灰、灰白、灰褐、青灰、黑、灰黄、橙黄色等。绝大部分为素面,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曲折纹、方格纹、篮纹、条纹、附加堆纹、长方格纹等。可辨器形以釜、罐为主,还有器座、鼎、豆等。此外,有一定数量的泥质粗硬陶、泥质细硬陶和夹细砂硬陶。陶色以灰、青灰、灰白色居多,还有灰褐、红褐、深灰、橙黄、灰黑、灰黄、红、黄褐、浅灰色等。纹饰以曲折纹、绳纹、长方格纹等为主,还有交错绳纹、篮纹、叶脉纹、条纹、梯格纹、席纹、网格纹、附加堆纹、卷云纹、圆圈纹等,亦有一部分陶片为素面,少量陶片可见刻划符号。可辨器形以罐为主,以及少量釜、豆等。本期陶器为手制,部分可见贴塑痕迹。

图五增江流域不同时期遗址分布图

1.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遗址;2.西周至春秋遗址;3.战国至南越国遗址;4.汉代遗址

采集石器种类较多,以石锛为主,分为梯形、双肩、有段等类别,还有石镞、石戈、石斧、石环、石网坠、石凿、石钺、石刀、石杵、砺石等石器。石器以片岩为主,还有一定数量的砂岩、角岩等。部分双肩石器为凝灰岩,与南海西樵山所见石材一致。

图六增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遗物

1~12.陶罐口沿(289:17田、22:29张、269:2张、307:2田、26:2张、586:1田、709:7田、807:2田、324:4张、821:8张、559:2田、254:45张);13、14.陶罐圈足(19:1郭、297:10张);15.陶罐底(538:8 (2)田);16.陶豆(538:8 (1)田);17.陶器座(63:91张);18、19.石斧(6:16蚁、466:9张);20~22.石锛(6:6郭、50:1张、154:3田);23.石环(22:64张);24.石戈(379:19田);25.石镞(548:10田)

本期普遍发现的以曲折纹、绳纹、长方格纹、叶脉纹为主要纹饰的印纹陶遗存广泛见于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与佛山河宕16、高要茅岗17、从化横岭18、南海鱿鱼岗19、东莞村头20、三水银州21等遗址所出印纹陶遗存时代和内涵相当。整体文化内涵以珠三角地区文化为主,另可见粤东虎头埔文化、粤北石峡文化特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