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广州增城明朝岭南大儒湛若水 以书院为基地弘扬“心学”建书院以祀白沙

22-3-22 06:0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977| 评论: 0|来自: 广州日报

摘要: 南粤先贤屈大均曾说过,岭南文化“始燃于汉,炽于唐于宋,至有明乃照于四方焉”。事实确实如此。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学术中心也逐渐南移,岭南文化终于喷薄而出,发出万丈光芒,照耀四方。明代初期, ...
南粤先贤屈大均曾说过,岭南文化“始燃于汉,炽于唐于宋,至有明乃照于四方焉”。事实确实如此。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学术中心也逐渐南移,岭南文化终于喷薄而出,发出万丈光芒,照耀四方。明代初期,府、州、县都办起了官学,而书院的发展则陷于停滞。这种状况从洪武年开始一直持续至弘治年间(1368年~1505年),明孝宗曾坦言:“本朝无书院之制。”

在这137年中,广州除了在药洲重建元末被毁坏的濂溪书院外,仅有一所新书院开张,就是明正统二年(1437年)开办的崇正书院。该书院原是濂溪祠,院址在当时的都府后街,是官办书院。也就在此时,广东出现了一位文化巨擘——陈献章。正因他的出现,岭南文化才登上了中国文化舞台的中心位置,才有了明代中叶以后广州书院呈井喷状的奇迹。陈献章,字公甫,广州府新会县白沙里(今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人,人称“白沙先生”。他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是岭南地区唯一从祀孔子的大儒。

陈献章是明代心学的开山祖,在全国影响极大。成化十九年(1483年),明宪宗下诏请陈献章入京,途经广州时,广州人夹道欢迎,围观者成千上万。史料记载:“白沙初应聘至广,车由城南至藩台,观者数千万人,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市井妇孺,皆称为'陈道统',其感人若是。”相传陈献章曾卜居广州,至今广州北京路还有一个叫“白沙居”的地名。他还在南海神庙附近的西台精舍讲过学,写下《浴日亭次东坡韵》等诗。陈献章虽然没在广州办过书院,但他的思想,对广州乃至岭南地区的书院却有着巨大的影响。


湛若水以书院为基地弘扬“心学”

湛若水,是明代继陈献章之后岭南地区出现的又一位文化巨人。近人刘伯骥在《广东书院制度沿革》中说:“自正德以后……倡发书院风气之最大功绩者,在岭北为王阳明,在岭南为湛若水。王阳明以良知之学,行江浙两广间,以是东南景附,书院顿盛。湛若水生平足迹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白沙。因此之故,书院制度便随着理学发达之影响而兴盛起来。”

明代书院的井喷期,是从正德年间开始,至嘉靖、万历年间达到高峰。岭北地区的书院,王阳明的影响最大;岭南地区书院的兴盛,湛若水的功劳最大。湛若水平生足迹所至,必建书院聚徒讲学,并在书院中建白沙祠。湛若水之所以“建书院以祀白沙”,一方面是因陈献章是他的恩师,故以建祠表达对陈献章的怀念与感激之情。另一方面,是为了弘扬心学,培养人才,移风易俗。

湛若水,字元明,表字民泽,号甘泉。成化二年(1466年)生于广州府增城县甘泉都(今广州市增城新塘)沙贝村。他早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长,十四岁才开始入学,十六岁到广州读书。弘治五年(1492年),湛若水顺利通过乡试中举,可惜次年会试不第。这时,他没有选择继续备考,而是经人介绍投到陈献章门下,执弟子礼。

在陈献章的悉心教诲下,湛若水豁然开朗,三年悟道,提出“随处体现天理”的宗旨,主张无处不可以认知天理。陈献章欣喜地说:“日用间随处体现天理,著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佳处。”遂将江门钓台作为衣钵,传给湛若水。并赠诗曰:“莫道金针不传与,江门风月钓台深。”弘治十八年(1505年),湛若水再次参加会试并高中进士,历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官至正二品,至75岁才告老还乡。

湛若水创建了多少所书院?


湛若水虽为朝廷大官,但在名臣与硕儒的“取舍”上,他似乎更倾向于后者。他一生的主要业绩,还是从事教育和讲学活动。史书记载,湛若水“平生笃志而力勤,无处不授徒,无日不讲学,从游者殆遍天下”。其生平教育活动,一般可分四时期:一、湛若水考中进士后,即在京城讲学。当时,王阳明也在京城讲学,二人分别执掌教坛。二、50岁后,湛若水利用在家乡为母守丧三年的机会,在西樵山建云谷书院和大科书院,并亲自招生讲学。三、年逾花甲后至退休前,湛若水主要在南京讲学。四、退休后至逝世前,湛若水奔波于全国各地讲学。

湛若水一生创建了多少所书院?有人说二十多所,有人说三十多所,还有人说超过四十所。据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湛若水一生共建了三十三所书院:“于沙贝乡,则有甘泉、独冈、莲洞馆谷。于增城、龙门,则有明诚、龙潭馆谷。于会城(广州),则有天关、小禺、白云、上塘、蒲涧馆谷。于西樵,则有大科、云谷、天阶馆谷。罗浮则有朱明、青霞、天华馆谷。曲江则有帽峰,英德则有清溪、灵泉馆谷。南都则有新泉、同人、惠化馆谷。溧阳则有张公洞口、甘泉馆谷。扬州则有城外行窝、甘泉山馆谷。池州则有九华山、中华馆谷。在徽州则有福山、斗山馆谷。武夷则有六曲仙掌、一曲王湛会讲馆谷。南岳则有紫云馆谷。”

“馆谷”即居其馆,食其谷,意思是为学生提供食宿的书院。湛若水官至上卿,平时生活朴素,但在兴办书院时,却毫不吝啬,倾囊而出。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岭南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时期的岭南书院发展速度惊人,书院数量跃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江西、浙江。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