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明诚书院开创了湛若水办学之先河 凤凰山的席光亭为纪念其师陈白沙而建

22-4-4 07:2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262| 评论: 0|原作者: 巫国明|来自: 南方都市报

摘要: 明弘治十三年(1500),湛若水恩师陈白沙逝世。湛若水悲痛万分,为其服丧三年。正德八年(1513),湛若水奉诏出使安南后顺道回故乡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省亲,其间,把在县城(今荔城)以500银两购置的凤凰山西麓西廓 ...
明弘治十三年(1500),湛若水恩师陈白沙逝世。湛若水悲痛万分,为其服丧三年。正德八年(1513),湛若水奉诏出使安南后顺道回故乡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省亲,其间,把在县城(今荔城)以500银两购置的凤凰山西麓西廓巷一住所,改建成纪念恩师陈白沙的精舍,弘扬老师学说。1516年,母亲逝世,50岁的湛若水致仕回乡服丧。

其间,亲自主持凤凰山白沙精舍讲学、教务工作。1520年,新任增城知县朱文简造访白沙精舍,与湛若水不谋而合地希望把纪念陈白沙的精舍扩建为书院,并挥笔题写了“明诚书院”四字。“明”字为一字双关,既指大明王朝,亦示字元明的湛若水。明诚书院开始全面走向社会,面向读书人,开创了湛若水创建书院办学之先河。


嘉靖六年(1527),与湛若水结下深厚情谊的王阳明总督两广及江西、湖广军务,平定了思恩、田州壮族土官卢苏、王受之乱,实行“改土归流”后,于次年(1528)以“剿抚兼用”之策,扑灭了八寨、断藤峡瑶族的反明武装。到了农历十月,王阳明因疾上疏请求辞职回家而未得到答复,遂绕道增城,拜谒祭祀明朝初年死于平乱的六世祖王纲的忠孝祠(位于现荔城街沿江南路茹家围)。王阳明祭祀完先祖,题下《谒忠孝祠诗》:

“海上孤忠岁月深,旧遗荒落杳难寻。风声再树逢贤令,庙貌重新见古心。香火千年伤旅寄,丞尝两地隔商参。邻祠父老皆人厚,从此层城是故林。”随后入城前往凤凰山浏览,瞻仰清献公祠,登临菊坡亭,再到明诚书院拜访,在湛若水寓所写下了《题甘泉居》一诗:”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行看罗浮去,此心聊复足。“

然后依依不舍离开增城,一路北上返乡,不幸于12月病逝于途中。到了嘉靖十五年(1537),湛若水遭御史指控“倡其邪学,广收无赖,私创书院”,明世宗以书院倡邪学为由,下令毁天下私办书院;第二年,又斥责书院耗费财物、影响官学教育,再次下诏禁毁民间书院。明诚书院一度偃旗息鼓。到嘉靖后期,内阁首辅徐阶力倡书院讲学,书院得以恢复。

嘉靖三十一年(1552),87岁的湛若水抓住明诚书院的发展机遇,完成扩建,倚凤凰山增建了瑞贤堂、观善堂、斋舍(学生宿舍)、教师宿舍等共三层建筑,完善了书院的配套设施,并在书院最高处修建了彰显先贤崔与之之光和纪念老师陈白沙的席光亭。从白沙精舍到明诚书院、席光亭,为何要建在凤凰山?缘因凤凰山为南宋理宗皇帝御赐崔与之的“菊坡”,南面从低到高依次建有凤山书院、清献公祠、晚节堂等建筑,山顶建有菊坡亭。

崔与之,增城荔城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被尊为“粤词之祖”,谥号“清献”,与唐谥号“文献”的张九龄并称为“广东二献”。陈白沙、湛若水师徒俩都对崔与之敬仰至深。陈白沙在他的《何宗濂书来推许太达,复以是诗》中深情写道:“
后来乡里不如前,五百乾坤浪数年。何地可扳文献驾,平生愿执菊坡鞭。泰山北斗诸公地,明月清风病叟天。窃比圣门吾岂敢?汗颜窗下读来笺。”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