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三江粮所的那些回忆:那时三江圩带有浓浓乡土味!常住人口不到一千人

22-4-9 07:3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849| 评论: 0|原作者: 郑应流

摘要: 1971年夏,增城三江公社沙头大队荔熟蝉鸣,稻花飘香。一天下午,我刚从田里回来,大队通知我参加县财贸战线“斗、批、改”工作,我喜出望外,一夜未睡好。三个月后,我分配到三江粮所,从一名广州下乡知青转为国家职 ...
1971年夏,增城三江公社沙头大队荔熟蝉鸣,稻花飘香。一天下午,我刚从田里回来,大队通知我参加县财贸战线“斗、批、改”工作,我喜出望外,一夜未睡好。三个月后,我分配到三江粮所,从一名广州下乡知青转为国家职工,心情是多么的兴奋!我在粮所工作三年,留下了不少难忘的回忆。

刚到粮所,潘仕清所长对我十分器重,安排我当农村组干事兼粮所资料员。他是龙门县永汉客家人,但能操一口流利的广府话。1962年,在潘所长的带领下,三江粮所创办了全县第一个农村储粮互助会,受到省粮食厅和国家粮食部的表扬。1965年12月初,他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全国财贸系统群英会并受到表彰。会议结束后,他带回大会奖励的一支七九步枪,全所干部职工欣喜若狂,争相观看,受到极大鼓舞。

潘所长工作深入,善于与农村基层干部打成一片。他多次带我到附近大队支部书记家走访,并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搞好粮食工作必须依靠农村党支部,尤其要善于和邻近大队几个‘书记王’搞好关系啊!”潘所长是个懂得感恩和关心别人多于关心自己的人。他生活简朴,平时衣食住行与一般干部职工一样。后来他调至增江粮所任所长,一直住在县城相江路旧房子里,家中没有一件较新的家具。

90年代中期,我时任增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一天上午,他约我回三江四丰村找老支书林法根聚旧。此时四丰村已从一个较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吃返销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大家齐赞改革开放政策好。想不到这次聚旧竟是我与潘所长的诀别。不久,他因心梗不治离我而去,我十分悲痛。他是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位好领导。

三江公社地处珠三角平原,是闻名遐迩的粮产区。1972年国家实行粮食一定五年政策,公社辖内16个大队200多个生产队每年交售国家粮食(公余粮、超购粮)约24万担,年年超额完成任务。那些年,我几乎每天骑着自行车下乡,早出晚归,足迹踏遍各村庄。粮食产量不高的四丰大队更是我常去的地方。那里到处是梯田,山路崎岖难行,我骑自行车不知跌倒了多少次。每次进村,社员们都会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有的捧山泉水给我喝,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为能了解到更多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我结识了不少农民朋友。1972年秋,我跟随所长到四丰大队开展除虫工作,中午在白石岭陈伯家搭食。午饭前,所长说我文武双全,曾获得全社男子乒乓球单打冠军。陈伯不动声色地从饭桌上拿起一个熟鸡蛋向我扔来,眼看鸡蛋从头顶飞过,我急忙用左手把它稳稳接住。“果然是乒乓球高手!”陈伯边说边乐呵呵地笑了起来。之后,我每次下乡四丰大队,都到陈伯家搭食。陈伯母是日本侵华期间从顺德逃难到该村嫁给陈伯的。她对我疼爱有加,有一次见我有点咳嗽,还特意为我煮了一碗热腾腾的姜汤,这些事一直暖入我的心窝。

那时,农民的国家观念较强,各生产队都踊跃交粮,或用船只,或用大卡车,或用拖拉机和手推车,把粮食运到粮所仓前,一包包过磅,然后用肩膀托进仓内。仓管员在谷尘飞舞的仓库里不停地推平稻谷并铺上木板方便上落,常常干到深夜。有一次,邻村有几个社员交粮不符合质量标准,收粮员何惠珍坚决拒收。其中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蛮不讲理,恶言相向。何惠珍坚持原则,站起身与他讲理。

此时,有人悄悄地对闹事的青年说:“别吵了,这女的不好惹,她是当年棠村土改时随身带两把枪的何惠珍啊!”于是那几个社员悄然离开。此事一度在粮所传为佳话。在粮所工作的短暂岁月,是我人生最开心和浪漫的一段时光。我在那里工作如置身于一个温馨的粮食大家庭。

东纵老战士林仁时任仓库保管员,年过半百,仍干着和年轻人一样的工作。他待人和蔼亲切,没有架子。我常常靠近他的身边,聆听他滔滔不绝地讲述当年东纵北撤及南下攻入国民党南京“总统府”的战斗故事。老林十分喜欢唱歌。每逢开会前,他总会毛遂自荐,引吭高歌,唱的大部分都是毛主席语录歌,虽有点跑调,但声情并茂,激情四射,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老职工温文兴任劳任怨,在三江圩大街上经常看到他头戴一顶半新半旧的牛仔帽,肩披旧搭布,埋头拉车,把麻袋从南端的粮食加工厂运到北端的保管仓,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那些年,我有幸结识了粮所一班年轻干部职工。多少次邻近村庄失火,他们手拿灭火筒、高压水枪,带头冲入火场救火,轻伤不下火线。

工作之余,我们时而一起打乒乓球、篮球、跑步;时而围在一起,轻斟浅酌;时而在粮所埗头树下乘凉聊天。那时三江圩多么宁静、整洁,带有浓浓乡土味!常住人口不到一千人。200米长的大街贯穿圩南北,两旁只有20多间销售各种商品的店铺。圩中心屹立着几棵古老的大榕树,浓荫蔽日,叶子四季常青,成为三江圩的重要标记。榕树下建有十分简陋的农贸市场,百多个摊位。

每月逢二、五、八圩日,来投圩的社员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三鸟叫声不绝于耳。而平日里,三江圩静悄悄的,到了晚上,更是万籁俱寂。我常常借着月色在街上漫步,欣赏圩镇繁星闪烁、月光皎洁的夜景。我时而在粮所球室打乒乓球,挑战各路高手,享受快乐乒乓;时而躲在屋子里拉起心爱的小提琴,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之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