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塘美村:“走鸡师”日、吕洞宾传说和皇帝私访传说

22-6-2 15:1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043| 评论: 0|来自: 《塘美村志》

摘要: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的塘美村,也是有名的华侨村,村里独有的“走鸡师”日、吕洞宾传说和皇帝私访传说,引起增城本地人广泛的兴趣。该村还有降洪山的民间驱邪活动,就是希望能摇身一变,变成神仙去捉鬼。还有娘妈旦炮 ...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的塘美村,也是有名的华侨村,村里独有的“走鸡师”日、吕洞宾传说和皇帝私访传说,引起增城本地人广泛的兴趣。该村还有降洪山的民间驱邪活动,就是希望能摇身一变,变成神仙去捉鬼。还有娘妈旦炮会抢炮的庆典活动,村内凡准备出嫁的女青年和初婚少妇都去朝拜,祈求早生贵子,合家安康。塘美村位于增城区新塘镇东北部,东与白石村,南与石下村、官湖村,西与瑶田村,北与东埔村、上邵村相邻。

因村建在美丽的水塘边而取名“塘美”。地势东部高四周低,中部丘陵广布,多山围绕,河流在村边流过。石新公路、广园快速路,荔新公路、香山大道经过本村,塘美大道贯通全村。该村的华人华侨分布于新西兰、澳洲、新加坡、加拿大、美国。塘美村在明清时期,属增城县清湖都。民国时期属增城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增城县新二区。1958年,属增城县新塘人民公社。1985年属增城县新塘镇。2004年属增城新塘镇塘美行政村。

村里主要有刘、叶、区、关四大姓氏。第一大姓刘氏,南宋祥兴二年(1279),大理寺左禀刘乐所南逃广东隐居塘美。元初,刘乐所后裔刘东阳、刘东岳又从南雄珠玑巷迁至本地。第二大姓关氏,北宋治平二年(1065),从南海九江迁至增城县二龙村,明初,从二龙村迁至本地。第三大姓叶氏,南宋末年从福建仙游县迁至广东南海再迁至本地。第四大姓区氏,明代从福建迁至广东仓头村,嘉靖年间再从仓头迁至本地。


增城区新塘镇塘美村的民俗·走鸡师日


每年农历二月十七日是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塘美村“走鸡师”日。当天,村民的亲朋戚友(包括港澳、华侨同胞)都来塘美村拜访,全村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热闹非常,一派歌舞升平,喜气洋洋的景象。传说,八百年前,塘美出现大规模瘟疫,死亡者多,那时没有科学的医疗设施,农民文化知识更缺,普遍相信神灵,听说要“走鸡师”才能驱瘟神保平安。“走鸡师”活动是洪圣王菩萨坐在哪个坊就由那个坊主办,以会友为中心,男人都要参加,妇女主要接待亲朋在街边观看热闹,所以不参加。

参加“走鸡师”的人要准备特制的“鸡师帽”。“鸡师帽”用竹器织成,市面没有卖,只能自制或请人制作。帽顶尖要坚固,能坐人。“走鸡师”出发时,参与者全都戴上“鸡师帽”,集中在东山庙,先由“南无佬”拜祭天地、作法、请天神降临赶瘟神,人们围着神台行走,“南无佬”则不停念咒,突然从台上跳下捉住两个人,说是天神降临他俩身上,可驱赶瘟神,便给那两个人戴上红布帽,穿上红背心,然后引领人们不断呼叫:“鸡师乸!鸡师乸!”。

让两人共抓住一条丫叉木(传说那条丫叉木是古时从月亮中的丹桂掉下来的降灾信物),还有两人像保护天神一样扶着“鸡师乸”带头行走,参加“走鸡师”的人群在后面跟着走。只见有的人拿着如砵头一样大的铜器,用铁条击铜器,发出铛铛声,人们又发出呜呜的呼喊声,铛铛声、呜呜声交融在一起,那场面既悲壮又热闹。“走鸡师”队伍入村后要快跑,跑到坊的地堂找一块没有批灰沙的泥地蹲下,将一条一寸粗、五寸长的柳木条,一头涂上红色,一头用铁锤钉入土中。

接着,“走鸡师”的人围着“鸡师乸”快步走,人人随着击乐器的铛铛声发出呼喊声,“鸡师乸”把插在地上的那条柳木条击倒,然后“鸡师乸”起身带着队伍又走向另一坊。各坊包括官湖、上邵都要走完,都要进行上述仪式。入坊时,如狂风吹袭一样,人们围着“鸡师乸”转,跳呀、跑呀、欢叫呀,高潮迭起,个个起劲,不敢怠慢,怕神灵责怪,难保平安。

“走鸡师”完毕,大家齐集到主办坊食“鸡师饭”,坊中人齐出动,热情招呼人吃饭。将煮好的饭用谷萝盛着放在街上,就地为餐桌,四人一席,餸菜是传统规定的芋头煮猪肉、萝卜煮鱼、菜脯炒豆豉三种。有时邻村之人或行乞的人都可去食,村民认为越多人食越热闹,意头越好。吃过饭,人人将“鸡师帽”送回主办坊保管,高高兴兴各自回家。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